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二次元產業在近兩年被各方資本看好,比如騰訊在2017年上半年就完成對十家動漫公司的投資,加速推動了國產動漫的優質內容與原創IP的發展。此外從艾媒、藝恩等機構的數據報告來看,國內二次元用戶已經達到3億左右,並預計用戶增長率有望在2018年保持在20%左右。

用簡單的話來概括,二次元產業就是“形勢一片大好”,儼然二次元席捲中國文娛圈半壁江山的黃金時代。然而在這種樂觀積極的氛圍中,有一個問題好像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二次元產業現在真的賺錢嗎?

實際上,當我們把這個問題拋向不少二次元從業者時,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不賺!”

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做動漫居然不賺錢?

可以肯定的是,動漫內容創作這個環節是吸引用戶、提升IP價值、對外擴散文化影響力的關鍵,是目前國內二次元產業的上游。不管是打造原創IP還是改編經典IP,動漫作品在年輕一代用戶群體中都是當之無愧的“擴音器”。但動漫行業到底能賺多少錢,業內多年以來並沒有詳實數據能給出準確答案。

“做動漫不賺錢”的背後,其實是動漫作品在文娛產業中作為一個商品,難以帶來直接創收的現狀——更有不少專業人士指出,動漫的變現以影視化和遊戲化為主。

關於影視化這個部分暫且不表,畢竟上院線和上衛視的作品太少,目前作品主要集中在網劇,收入難以統計。

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動漫IP改編真人影視,目前在粉絲口碑中普遍不咋好

所以二次元產業變現,最直觀快捷的環節還是在遊戲化這塊。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GPC)、伽馬數據(CNG)、國際數據公司(IDC)聯合發的《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二次元手遊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59.8億元人民幣,佔整個手遊市場1161.2億元的13.78%。

也就是說在二次元產業中的諸多方面,如小說改編動漫、原創動漫、動漫平臺、動漫周邊、動漫改編遊戲、動漫影改編視等,大部分環節仍處於燒錢階段。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直虧損卻成功上市”的B站,在2017年的收入83.4%來自手遊,其中71.8%和12.7%的收益來自兩款熱門遊戲《Fate/grand Order》和《碧藍航線》。

作為國內最大的二次元平臺之一,B站的營收尚且對手遊極度依賴,可見二次元產業的盈利結構還未實現成熟均衡。

動漫IP改編手遊居然不流行了?

既然遊戲化是國內二次元產業最重要的環節,那麼動漫IP改編遊戲就成為一條最受關注的道路——而這也確實是早年中國手遊行業的一大趨勢。

自2013年末到2014年,大量資本湧入手遊行業,同時業內也逐漸加強對盜版侵權的打擊,因此動漫IP改編手遊成為當時國內廠商的首選之一。甚至還興起了日本動漫IP的中介商,通過協助中方(發行方)和日方(版權方)的IP買賣進而從中獲利。

到2015年,部分頂級的日本動漫IP授權費用已達到數百萬元人民幣的規模,如《火影忍者》、《海賊王》等一線IP起價已達保低金800萬+PC端最低5%分成,移動端8%分成。而搶不到頂級日本IP的廠商,也會退而求其次選手購買國產動漫IP。

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然而到了現在,我們會發現市場頭部的二次元手遊,鮮有日本或中國動漫IP改編的產品。數據機構APP Annie每個月會發布一份月度指數,公佈全球以及各大地區市場的各平臺下載排名與收入排名。從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整整一年時間中,進過中國區iOS遊戲收入榜前十的二次元手遊,只有《陰陽師》、《火影忍者》、《FGO》、《戀與製作人》四款。其中只有《火影忍者》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動漫IP,而《FGO》的原作FATE系列則是一個最先出遊戲,然後再出動漫與小說的超級二次元IP。

除了國內市場頭部以外,還有國內外都廣受歡迎的崩壞系列、《碧藍航線》、《少女前線》、《奇蹟暖暖》,以及具有較高知名度和收入的《戰艦少女》、《幻想計劃》、《永遠的7日之都》、《魔法禁書目錄》、《夢間集》等20款左右二次元手遊。

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圖片源自B站“國產二次元手遊觀察”

根據B站“國產二次元手遊觀察”專欄從APP Annie與Sensor Tower整理的數據,以上列舉的產品基本算是國內二次元手遊市場目前收入最高的一撥。不難發現,在它們當中除了《火影忍者》、《FGO》、《魔法禁書目錄》等極個別產品和動漫關聯比較緊密外,其它產品大部分是原創IP(像《夢間集》選用金庸IP屬於特例中的特例)。

市場結果表明,最近的一年半里,最賺錢的二次元手遊中“動漫IP改編”佔比極低,看上去的確不是那麼受歡迎。

2018年下半年的二次元手遊會有哪些新動向?

在討論今年下半年二次元手遊的趨勢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以前二次元手遊的發展進程。

首先,為什麼廠商以前喜歡買動漫IP來改編手遊?

在不重視版權的頁遊時代和手遊時代初期,IP侵權是一筆是成本低又收益高的好買賣。不管是火影海賊還是金庸古龍,套上它們的皮做一款頁遊或手遊,對2010年到2013年的絕大部分玩家來說是非常新鮮的。而這些侵權遊戲的巨大人口紅利逐漸引起了版權方和大廠們的注意,於是IP維權的時代到來了。

在2012年到2015年手遊市場爆發的這幾年,買現成IP套上一個現成的玩法系統,就能賺不少快錢。所以在這個時期,手遊行業陷入“買IP做手遊”的搶購潮。

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時至今日,各大社交平臺仍有疑似IP侵權的手遊廣告出現

那麼,為什麼現在原創的二次元IP更吃香了?

經過搶購潮的哄抬,導致購買IP的成本越來越高,特別是日本動漫IP版權方,對遊戲開發的進度與內容要求非常嚴苛,這讓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難以承受。此外隨著人口紅利觸到天花板,快錢開始越來越難賺,手遊行業的資本熱潮開始消退,一大撥換皮手遊逐漸被市場淘汰。成本增高的同時,收益卻在不斷縮水,廠商對日本動漫IP的追逐自然變得理智了起來。

而各重要的一點在於,二次元玩家和普通玩家的差異越來越大,前者對遊戲體驗、美術質量、玩法類型、運營服務的需求更獨特,不瞭解二次元群體的發行商很容易拿到好牌打不出來。市場的細分讓“二次元”成為手遊市場裡,首個不以玩法類型為劃分標準的熱門大類,重點突出“我們的遊戲看上去是啥樣”,而不是“我們的遊戲玩法是啥樣”。

此外,二次元手遊的開發商更加專業化、細分化,並且在優質內容的基礎上,靠二次元玩家的口碑傳播也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推廣。除非像91ACT等少數開發商對特定的IP具有很高的情懷,願意花費更高的成本去做改編作品,其它大多數開發商則傾向於將有限的成本投入到內容製作上。

所以,今年下半年二次元手遊會哪些新動向?

1. 更多的出海。經過至少5年的發展積累,國內原創二次元手遊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並一步步走向海外,獲得更大的成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像《碧藍航線》在日本市場,《少女前線》在韓國市場,《奇蹟暖暖》在美國市場,都成功獲得了該地區用戶的廣泛好評,甚至人氣相比國內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二次元手遊已經成為繼SLG之後,國產手遊的又一大熱門出海品類,相信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國產二次元手遊也取得優異的成績。

2. 遊戲改編動漫。近來《陰陽師》、《崩壞3》以及端遊《劍網三》等國產大作,在二次元領域積累足夠的人氣後,開始推出自己的動漫作品。這種先出遊戲再出動漫的二次元生產流程,一直以來都是日本的強項。如今的中國二次元產業,隨著手遊的大幅發展,開始帶動起動漫、小說等相關領域。甚至像《王者榮耀》也在騰訊的大力推動下,努力向二次元擴展自己的IP影響力。

二次元手遊現狀:動漫IP不吃香,只好認真做原創

3. 格局劃分與個性化。如今二次元手遊市場在不斷細分,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廠商格局。比如騰訊最成功的二次元手遊,是自研的《火影忍者》以及代理的《龍珠激鬥》,所以在最新的產品計劃中,我們看到有《火影忍者OL》、《聖鬥士星矢》、《獵人》、《電擊文庫:零境交錯》。前三個是jump系臺柱IP,《電擊文庫》則是日本歷史級輕小說IP大亂鬥,突出的就是用戶認識度高、覆蓋面廣。至於國產動漫IP《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等也一直受到廣發粉絲期待。不管是自研還是代理,改編還是原創,都突出一個大IP大製作的強勢。而網易在《陰陽師》大獲成功後,開始對原創二次元IP愈發熟稔,《非人學園》、《神都夜行錄》等新作都秉承了網易一貫的差異化風格,並且每次都有新的嘗試、辨識度極高。此外,其它二次元手遊廠商雖然體量不及兩大巨頭,但也都在產品中不斷深化和凸顯自己的風格,以求佔據二次元手遊市場的一片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