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開緩緩歸

漫步陌上,心情是詩意的那種,優雅而散淡,不忍匆促,只固陌上花開;花是自然的那種,樸素而恬淡,不落塵俗。“三月風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暢然的一種意境。三月陌上花,讓人愛讓人痴,恍惚人的骨子裡頭都沉澱了花的影子,花的風韻。陌上花開,如果沒有了從俗累的生活中走出來,悄然佇立阡陌併為陌上風情所陶醉的人,那麼花開也寂寞,風情也蒼白。於是,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誦了多少遍。人歸緩緩,那花便有靈性,便開得執著,陌上風情也被撩撥得濃郁而熱烈。那是春天裡一幅最美妙的圖畫:在粉黛佳麗的簇擁下,一位美若天仙、儀態雍容的貴夫人款擺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臨安的阡陌上,其時陌上花團錦簇,楊柳輕搖,蝶飛蜂舞,三月風情旖旎之至。這時,一騎快馬打陌頭楊柳的綠陰中飄然而來,騎者翻身下馬,氣喘吁吁中把一封書信遞給夫人。夫人展開一看,不禁滿面春色。原來,吳越王錢鏐身在王宮大殿卻惦記著遠在臨安陌上的愛妃,囑她只管憐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著回宮,“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錢鏐,這位在五代十國的夾縫中佔了十二州江山的吳越國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這一番對愛妃的體貼、對春色的傾心之情就足以讓後人擊掌了。緩緩歸,緩緩歸,多麼柔情的一句話遊移在古籍史冊中,豔稱千古。只是再柔情、再體貼的話,也難以使國家逃脫傾覆的厄運。憐美惜春的柔情敵不了劍戟弓弩的無情。從此,陌上花開依舊,只是錢鏐煙逝,愛妃雲去,只有“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一句話化作一個美麗的故事,遊蕩在臨安的陌上,等待後人的憑弔。終於在吳越國“國除”的百十來年後的一個秋天,詩人東坡來到了臨安。歷史似乎特意安排東坡在秋天踏上臨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開,秋天亦花開,只是春天的骨子裡透出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裡透出的卻是蕭瑟。於是在秋天的陌上花開中,東坡悵對古人,一番憑弔,三首《陌上花》於胸中鬱結,一吐而快。“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歸”……詩人一唱三嘆中,浸染著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這樣開在歷史的車轍中,櫛風沐雨,浸透豔麗與滄桑,令人唏噓不已。漫步陌上,儘管不能如吳越王妃那樣一路招搖地走在陌上花叢中,也不能像東坡那樣懷一顆憂傷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詩句,不過,並不妨礙我把錢鏐與王妃的“緩緩歸”當作人類面對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懷,當然,東坡透過陌上花開而生髮的歷史感悟更以一種強勁的力量震撼著我的心靈。我幾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覺得這一束束、一叢叢開了又落的陌上花,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歷史與文化而開而落。我不敢說我可以觸摸歷史與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撫摸陌上這些嬌嫩而又頑強的花朵。“陌上花開緩緩歸”,這不僅僅意味著悠閒、詩意,而更大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的心靈在恬靜的陌上花中,迴歸人類歷史與文化。緩緩歸,緩緩歸。披一襲“三月風情”,再採一束“陌上花”,緩緩歸。緩緩歸矣,我心已是陌上花開。 這篇文章在網上轉載較多,大家都可以搜到。結尾處更“借鑑”了《陌上紅塵,可有擺渡人》中的句子: “就這樣忽然的心血來潮,好想去一次江南古老的村落,好想去走一趟,那條長長窄窄的青石小巷,聽聽跫音迴響,也好想,坐一次渡船,俗世裡溺水三千,就讓光陰為槳,渡我去彼岸,別去擔心此岸的繁華如花我是否會留戀,只是陌上如煙的紅塵裡,誰,是那個擺渡的人? ” “所以,借一葉舟給我,陌上紅塵三千,請渡我去彼岸,傳說那裡有歲月熔鍊的安寧,也傳說,日日隨流水,行到水窮處,就該是坐看雲起時 ” 此文在網上同樣轉載較多這位小作者文筆不錯,發揮得也很精彩,對於這種情況,我強烈要求你給出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