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大逆轉,我們的投資該怎麼辦?

上週五晚,人民幣上演了一次大逆轉。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佈公告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週期因子”。消息公佈後人民幣急速飆升,收復6.80關口。

懸崖勒馬,央媽為何拿出殺手鐧?

央行的公告原文如下:2017年5月,為了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週期波動,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基於市場化原則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引入“逆週期因子”有效緩解了市場的順週期行為,穩定了市場預期。

人民幣大逆轉,我們的投資該怎麼辦?

排排君解讀:去年由於資本外流加劇,持續了幾年的貶值趨勢在加入“逆週期因子”後有效緩解了。而今年以來的人民幣貶值幅度基本上完全吃掉了2015年以來的幅度,重新逼近6.90的高點。歷史即將重演,央媽會坐視不管嗎?當然不會。

儘管貶值能一定程度上對沖毛衣摩擦的損失,但比起其他危害來說,真不划算。一是影響國家戰略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撿芝麻丟西瓜的事相信監管層肯定不會幹的;二是影響經濟正常運轉,影響老百姓的生活。當下不少行業都是高槓杆,金融業、房地產業和民航業等都有高額的外債。如果任由人民幣貶值,其負擔的本息將劇增,而這些行業關乎國民經濟命脈,一旦出問題誰都負擔不起。再者,老百姓在海外購物、留學、旅遊都會受影響,人民幣購買力下降,國內資產在老外眼中越來越便宜,國內優質資產被賤價收購的風險加劇。

當下由於特朗普強美元政策導致的美元指數走高,以及毛衣摩擦影響,這些風險再次席捲而來。利用“逆週期因子”懸崖勒馬勢在必行。

什麼是逆週期因子?

用官方(央行)的話說,報價行“在計算逆週期因子時,可先從上一日收盤價較中間價的波幅中剔除籃子貨幣變動的影響,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場供求的匯率變化,再通過逆週期系數調整得到‘逆週期因子’”,“逆週期系數由各報價行根據經濟基本面變化、外匯市場順週期程度等自行設定”。

但逆週期因子,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所謂因子就是那些影響某某資產價格變動的因素,比如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有資金流向、公司利潤、市盈率等,那麼把這些指標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就變成了因子。專家將這些因子又組成一個公式,用來“調節”人民幣的中間價。但目前人民幣逆週期因子具體包含哪些指標,官方並沒有說明,因此逆週期因子是無法直接計算。逆週期因子的新舊公式對比如下:

舊中間價公式:中間價變動=收盤變動貢獻+外盤變動貢獻

新中間價公式:中間價變動=收盤變動貢獻+外盤變動貢獻+逆週期因子

簡單說,逆週期因子就是利用數學方法把前一日人民幣收盤匯率中的市場因素提取出來,然後用這部分因素對中間價進行調整。這就好比是在考試成績上,將你打瞌睡、帶小抄情況考慮進去,並重新對你的成績進行打分。顯然這樣打出來的分肯定更準確。

如果你認為這個逆週期因子作用只是調節調節中間價,那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在沒有逆週期因子,遇到人民幣貶值,央媽是要花大量外儲來干預外匯市場,即買人民幣拋外幣調節市場供求。

但花錢是痛苦的,“免費”的事誰不願意呢?調節中間價就好了。因此央行便引入逆週期因子,這也是創造了一種干預外市場的新方式,從而避免了消耗大量的外儲。

8月份,央媽接連出的兩招:外匯風險準備金率+逆週期因子,顯然也意味著人民幣確實到了歷史的重演之際,而不得不做出的動作。

美元和人民幣未來怎麼走?

先來說說人民幣為什麼會貶值。首先,毛衣摩擦。這是最大的外部主因。無論從匯率還是股市來看,這一因素的影響還沒有消退。

其次,美元升值,美元指數走強。強勢美元是特朗普的大目標,因此他的政策大多數情況下是有利於美元走強的,雖然目前有些還未實施,但從現在狀況來看,美元正隨著這些政策的實施,向特朗普所希望的方向走。

再者,美國經濟增長將繼續帶領美元進一步走強。而國內正在去槓桿,經濟增速下滑,作為趨利的資金,自然有自己的選擇。所以,未來美元依然存在走強預期。

因此對於人民幣而言,當前的政策底已經顯現,人民幣大概率會朝著央媽期望的方向走。

我們的投資怎麼辦?

我想在人民幣貶值期間,不少人已經換了許多美元資產,不過那只是對大佬而言的。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一是你的資金可能不夠多,倒騰來倒騰去還不夠手續費;二是普通投資者基本不熟悉海外市場,風險很大,而且很多人換來美元就放在銀行,但美元存款的收益率太低。三是如果實在需要,可以少量配置一些美元,用於出國需求消費等。

說到海外投資,像以人民幣標明面值的B股、投資海外QDII基金、投資海外市場的私募基金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即滿足了海外投資需求,又能很好地過濾匯率和市場等風險。當然如果你的投資收益能讓你滿意,那也無需擔心這些。

點擊“閱讀原文”,佈局全球,十年十倍,無懼匯率波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