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七月半)的這些傳統,你一定要知道!

中元節,俗稱鬼節,又叫七月半、亡人節。中元節是儒、釋、道三教一源的華夏民族傳統的節日。也就是說,在這一天,儒家、道家、佛家都來過這個節日。

中元节(七月半)的这些传统,你一定要知道!

一.中元節的來歷

每年農曆7月15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

傳說地藏菩薩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曹地府,被關在牢房裡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

中元节(七月半)的这些传统,你一定要知道!

二.中元節的傳說

1.目連救母

目連有一母親,生前多行惡事,母親去世之後,目連想知道會託生何處,卻發覺母親身墮阿鼻地獄,他為了解救母親,便親自前往地獄,看到地獄恐怖的景象,目連不忍母親如此慘況,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目連鋪設四十九天道場後,他的母親才得以昇天。

2.送羊節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三.中元節習俗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為歡樂的活動項目了。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2.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

3.祭祀土地和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4.麵塑

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型,稱為麵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四、中元節有哪些禁忌?

1、床頭掛風鈴: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2、夜遊: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5、晚上曬衣服: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味道。


6、游泳: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7、吃飯筷子插在飯中央: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8、晚上拍照: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後帶回家。

中元節的這些傳統文化,你都知道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