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顆心」答好羣衆工作這份答卷

■李平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從“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到“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從“一窮二白”到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什麼能取得這樣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為什麼廣大人民群眾會堅定不移跟黨走?答案很簡單,就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人民”放在首位,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那麼,今天要答好群眾工作這份“答卷”,讓人民成為一個滿意的閱卷人?筆者建議應該常懷“三顆心”。

一顆“誠心”

以誠學習則無事不克,以誠立業則無業不興。誠心就是真心實意,坦誠相待,就是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他人的信任。與群眾交往,更需要真心實意,要換位思考,要以心換心,對群眾要有真情,對群眾保持真心,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李瑞環曾經說過:群眾最可愛,只要你真心實意地為他們服務,他們就真心實意地支持你。

真誠能夠使我們廣結善緣,使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我們黨的根基在群眾、血脈在群眾、力量在群眾。作為黨員幹部要明白,人民群眾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力量的源泉。我們黨97年的奮鬥歷史表明: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還是改革開放,黨的一切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的過程,都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如果離開了群眾,即使再能耐的領導幹部,也不會把領導工作做好,甚至於會犯錯誤,給黨的事業造成巨大損失。正如習近平同志強調的,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這麼多的人民,這麼複雜的國情,領導幹部必須要深入瞭解國情,瞭解人民的所思所盼,真正懂得人民是我們黨力量的源泉,只要我們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我們的心與群眾有多近,群眾和我們的感情就會有多深。要保持這種魚水深情,就必須要堅定地走黨的群眾路線,堅持把竭誠服務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對群眾保持真心,就要做他們合法權益的維護者,傾聽他們的呼聲,反映他們的訴求,切實代表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只要我們堅持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要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越來越多的群眾就會團結凝聚到黨的周圍,黨的事業發展就會永無止境。

一顆“耐心”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耐心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柏拉圖曾經說過,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我們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就是走群眾路線,做群眾的貼心人,體現的是黨員幹部的權力觀。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的重要保證。

群眾最可敬,他們有無窮無盡的力量,社會的財富靠他們來創造;群眾最可畏,不管什麼人,惹怒了他們,就可以使你垮臺。所以要做好群眾工作,懷揣一顆耐心是十分重要的,靠耐心贏取群眾的信任,克服急於求成的情緒,堅持耐心、細緻、深入地做工作,直到實現讓群眾滿意,讓群眾舒心。幹部與群眾的魚水情,是在長期的基層工作中積累出來的,開展群眾工作要耐心細緻,群眾接受能力不同,有的能夠理解國家政策,支持政策相關要求,有的則不理解,對於在基層開展工作的幹部來說,耐心是開展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只有耐心、用心才能將國家政策、法律條規細緻的講解給群眾,讓群眾瞭解、明白。

群眾在幹部的心中有多重,幹部在群眾的心中就有多重。幹部是為民服務的,而不是與群眾鬧心的。要認真傾聽,進行適當解釋說明和引導,要學會講群眾聽得懂,聽得進去的話,語言是溝通的橋樑,只有發乎於心的話語才能讓人信服,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同。必須堅決拋棄“講官話、講大話”的不良作風,用簡單、樸實的話語與群眾溝通交流,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群眾心服口服氣順,將傾心為民的“正能量”傳遞到每一位群眾心中。才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才能更好地瞭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成功地做好群眾工作。

一顆“寬容心”

寬容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寬容是一個人人格品質、胸懷氣魄的體現,更是一個黨員幹部政治操守和從政智慧的反映。心有多寬,舞臺就有多闊。一個人的心胸、氣量決定一個人的成就空間;有多大的胸懷,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做群眾工作,對待群眾更需要用寬廣的胸懷來對待。黨員幹部一定不能先入為主、心存芥蒂地視群眾為“群氓之眾”、拒斥群眾於千里之外,而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以包容的心態平等地看待群眾、以和善的態度友好地對待群眾、以平和的言行坦誠地接納群眾。

當前社會處於快節奏的轉型期,有的人民群眾心中可能有苦悶、有委屈、有怨言,黨員幹部要換位思考地理解群眾的利益需求和情感宣洩的現實,進而諒解個別群眾的情緒性衝動和不理智言行。在群眾中確實有許多實際困難,但他們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我們應該具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能裝事,能容人,能吃氣。面對牢騷怨言、批評指責,甚至是罵聲,要能從逆耳之言中反思自己的執政方式、總結自己的不足,並及時加以修正和完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對話中協調立場,在交流中化解矛盾,在共識中實現和諧。寬容不是膽怯,也不是懦弱,對錯終有公道,是非自在人心。一些不和諧或者緊張的幹群關係必定會因“容”而“融”,和諧、融洽的幹群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彼此間的相互寬容、相互理解、相互體諒。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平縣委黨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