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智慧大腦」和「千里眼」的無人機,今日在交大對決

拥有“智慧大脑”和“千里眼”的无人机,今日在交大对决

密林、河流、峽谷,精細入微的3D場景中,一架金色的無人機,身輕如燕,在變幻莫測的複雜室內外場景和地形完成自主定位、識別與環境感知等各項挑戰任務,並以最快時間撤離現場,安全返回起飛點。這可不是科幻,而是第二屆全國“高分”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競賽的線上仿真比賽。

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隊伍中,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16支學生參賽隊伍帶著自己設計的無人機在上海交通大學進行現場激烈比拼。

拥有“智慧大脑”和“千里眼”的无人机,今日在交大对决

精密設計的智能算法,給了無人機會思考的“大腦”,機身搭載的傳感器,則給予無人機自主行動的能力。決賽中,各支隊伍設計的智能無人機從停機坪自動起飛,進入自主飛行模式,通過機載傳感器,開啟智能感知算法,自動識別地標,穿過障礙圈,進入人造小樹林對所有抽籤得到的二維碼進行搜索取證,當所有抽籤獲得的二維碼搜索完畢後,無人機自動返回停機坪。

拥有“智慧大脑”和“千里眼”的无人机,今日在交大对决

來自上海交大參賽團隊設計的無人機上搭載了攝像頭、慣性器件、測速與測距傳感器,學生們把自己設計的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的算法應用到這臺無人機上,使其能夠識別目標,並自己控制速度與方向,實現自主完成搜索任務。

為了更好地展現飛機穿越的效果,在比賽區域安裝了各種顯示屏幕,裁判和觀眾都可以通過屏幕上的畫面,清楚地看見各種穿越畫面和選手一起體驗速度的激情。

拥有“智慧大脑”和“千里眼”的无人机,今日在交大对决

智能感知是無人機、移動機器人、無人駕駛車等無人系統實現自主能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全國“高分”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競賽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以及企業屆的技術研發人員提供了一個高手對決的平臺。

此外,競賽對激發在校大學生科創興趣,提升理論實踐水平有積極幫助。主辦方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鬱文賢教授表示,此次競賽,不僅有助於智能感知技術的發展創新,也培養了學生們的興趣與實踐能力,希望學生們未來在智能感知技術領域開拓創新,引領無人系統新興產業發展。

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高分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競賽實驗室致力於在無人系統和智能感知領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專業賽事;通過競賽合作聯盟,共同構建標準化的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創新競賽場景、測試流程規範和統一的競賽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