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和步步高,一個公司爲何非要衍生兩個品牌?背後原因讓人佩服

我們都知道,目前在國產手機界非常有名的藍綠大廠(OPPO | VIVO)背後的老爹都是步步高公司,而華為手機也在近幾年衍生出了華為和榮耀兩個手機品牌。可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可沒看到這些兄弟企業之間的惺惺相惜,而是為了這一份手機市場的奶酪毫不留情的拼命廝殺,大有一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意味在裡面。

華為和步步高,一個公司為何非要衍生兩個品牌?背後原因讓人佩服

OPPO和VIVO

這個時候我們心中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在腦中產生了,為什麼這兩家企業為什麼要推出兩個不同的品牌相愛相殺呢?一開始南哥也不明白,但是後來瞭解了一下,發現這真的是一招好棋,華為和步步高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華為和步步高,一個公司為何非要衍生兩個品牌?背後原因讓人佩服

同在一家子發不大,步步高分家成OPPO和VIVO

雖然OPPO和VIVO已經徹底分家了,相互獨立了,但是退一萬步來說這也是脫胎於段永平旗下步步高,創始人都是前同事,相互之間很熟悉,而且段永平在這兩家公司都持有相當大的股份。可以說是兄弟企業。

其實早在1999年,步步高就已經因為一些原因拆分成了三家公司了,分別是步步高教育電子、步步高通信科技(2011年改名vivo)、步步高視聽電子(OPPO的前身)。雖然OPPO和VIVO大家各自賺錢,各幹各的,看起來沒什麼關係,甚至表面看還是勢同水火的兩個企業。

華為和步步高,一個公司為何非要衍生兩個品牌?背後原因讓人佩服

但是畢竟師出同門,vivo與oppo擁有共同的部分股東,所以在各自賺錢的同時彼此也會互幫互助,有我一口吃的就會少你一口吃的。比如當時OPPO實現了閃充技術,打出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口號,而就在這時,最先跟上OPPO步伐搞出閃充的就是VIVO。同理,不久前最先實現升降鏡頭也是OPPO和VIVO這兩家藍綠大廠。而且就外形設計而言,VIVO和OPPO彼此之間也是相似度最高的。

華為和步步高,一個公司為何非要衍生兩個品牌?背後原因讓人佩服

可見這兩家公司其實在某些技術方面實現了一定的資源共享,從而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而此時更重要的是那些股東,兩遍撒網,雙向豐收,每年都可以賺的盆盈缽滿。

華為的手機業務搞出華為和榮耀,完全是為了定位不同品牌,實現多點開花

如果說步步高分成VIVO和OPPO那是徹底分家,那麼華為搞出華為和榮耀倆品牌就僅僅是為了多點定位而已。

其中“榮耀”主打互聯網品牌,一是針對年輕一族,二是性價比比“華為”系列高一些,有與小米相抗衡的意思在內,主要聚焦於中低端市場。

華為和步步高,一個公司為何非要衍生兩個品牌?背後原因讓人佩服

“華為”手機系列雖然涵蓋高中低,與“榮耀”有部分的市場重合,但高端化是其主要特徵。其中,華為P系列主打時尚與拍照,定位高端,多為年輕消費者旗艦機;華為Mate系列手機主打商務旗艦,定位高端,多為高端商務人群。

顯見,高端化是其主要定位與主力方向,主力機型自然價位比較高。

華為和步步高,一個公司為何非要衍生兩個品牌?背後原因讓人佩服

華為的商務風手機

這種戰略佈局,在現代商業中是很常見的。因為伴隨時代進步,人群細分,不同的人對產品有不同訴求,對品牌也有不同認同。比如年輕人喜歡時尚,中年人比較穩重等,那麼具體到產品、品牌方面,他們的選擇也是大有差異。

華為和步步高,一個公司為何非要衍生兩個品牌?背後原因讓人佩服

榮耀手機

總結

發佈不同的品牌,就是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佈局。就像大眾汽車集團一樣,既有賓利、布加迪這樣奢侈品牌;也有奧迪這樣的高端豪華車品牌,也有大眾這樣的低端品牌。這樣可以延伸企業產品鏈條,實現對目標客戶的全覆蓋,從而提高企業市場佔有率,最終實現利益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