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小村蛻變:從開山到植綠 從求溫飽到追美好

甘肃武都小村蜕变:从开山到植绿 从求温饱到追美好

姚寨溝美景。新華社記者屠國璽攝

甘肃武都小村蜕变:从开山到植绿 从求温饱到追美好

姚寨溝成為當地人避暑休閒旅遊的好去處。新華社記者屠國璽攝

甘肃武都小村蜕变:从开山到植绿 从求温饱到追美好

姚寨溝山嶺疊翠,碧波盪漾。新華社記者屠國璽攝

甘肃武都小村蜕变:从开山到植绿 从求温饱到追美好

新華社蘭州6月27日電(記者屠國璽、成欣)炎炎夏日裡,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城郊的姚寨溝山嶺疊翠,碧波盪漾,成為當地人避暑休閒旅遊的好去處。然而10多年前,這裡卻是一片山殂水崖,石山兀立,溝壑縱橫。

“當年為了溫飽,我們把綠山變成了石頭山,現在我們要把白色恢復成綠色才行。”今年46歲的姚建新是地道的姚寨溝人,他親眼見證了小村莊近年來從開山鑿石到栽樹植綠的變化。

姚建新現在是景區一家休閒農莊的管理人員。他指著農莊一側山坡上的滿眼綠色林木說:“這些年我們大面積栽樹,已經很少能看到裸露的石頭了。”儘管距離城區只有10餘公里,但長久以來這裡山路崎嶇,進城基本上靠步行,一次就要走兩個多小時。姚建新記憶深刻,20年前這裡只有很少幾個人買“大鐵牛”拖拉機搞運輸,大部分村民都是採木頭、砍竹子、賣掃把,艱難營生。砍完樹,採石頭成了村民賴以生存的主業。姚建新說:“當時沒想過保護環境的問題,只要能養家餬口填飽肚子就行了。”

開山鑿石給姚寨溝帶來的環境汙染與生態破壞日趨嚴重。許多人戲說,這裡下雨天就成了“水泥路”,晴天就是“揚灰路”。姚建新記得他邀請城裡朋友到家裡做客,結果因為環境太髒被嫌棄,朋友開玩笑說:“去一趟你家得消耗掉一包洗衣粉”。

村民們意識到這種開山鑿石的方法是在殺雞取卵,只能短期內養活人,但長期來看會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山總有被挖空的一天,還破壞環境,持續不得。再這麼下去,姚寨溝就真要成廢村了。”姚建新和村民們一起擔憂起村莊的未來。

在地處秦巴山區深處的隴南市貧困鄉村,生態問題往往與貧困問題伴生。擺脫貧困,實現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

近年來,姚寨溝在綠色發展上有一系列大動作:先是關停了採石項目,花大力氣清理姚寨溝的垃圾,鼓勵村民種樹;探索生態旅遊的模式,通過大力發展農家樂,使之成為市區民眾的後花園。

“有了新活幹,當地富餘的勞動力大部分在農家樂打工。”姚建新所在的這個農莊,就吸納了近40位農民,其中20多位來自貧困家庭。

景區所在的姚寨鎮鎮長趙海強列出了多個數字:景區全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旅遊收入2000多萬元,景區內共有70個農家樂,帶動周邊280多戶農戶在農家樂打工,其中包括90多戶貧困戶。“這些群眾每月最少也有2500元工資,有的服務員一年就掙到四五萬元。”

切切實實的利益帶來了切切實實的改變。姚寨溝的群眾找尋到了“致富密碼”,走上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鄉村旅遊致富路。趙海強說,除了到農家樂打工,周邊8個村的上百戶貧困戶也中受益,有的搞生態養殖,有的搞蔬菜種植,在家就掙了錢。

“種樹和開辦農家樂比採石前景要好多了。”姚建新說,剛開始村民們只在田間地頭小範圍種樹,後來村民們逐漸嚐到了種樹的甜頭,無需政府監督,家家戶戶都大面積種樹。如今,姚寨人已經種了10年樹木。荒坡變碧海、鄉村變景區。

“以前追求溫飽,現在追求美好。”姚建新說,現在別人一提到姚寨溝,都會讚不絕口。(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