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足珍貴照片——每一張張照片記錄北京城牆的劫難,令人深思


圖為清末北京的四合院和城牆。

圖為1899年,即光緒廿五年的北京街景

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城突破了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後市”的定製,正陽門周圍以及南至鮮魚口、廊房衚衕一帶,形成了大商業區。圖為清末前門大街。

北京古城牆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始創於元代,建成於明代,主要用於軍事防禦。古城牆呈“凸”字形,城牆周長24公里,牆基寬24米,牆高8米,全部為板築的夯土牆。圖為清末北京城牆。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在近代以來的戰爭中,八國聯軍對北京古城的破壞最大,被毀的多為箭樓、城樓。圖為1900年駐紮在城牆上的俄軍士兵。

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的過程中,正陽門箭樓和城樓、崇文門箭樓和朝陽門箭樓被毀。他們在天壇圜丘架炮轟擊正陽門,箭樓被毀。印度兵在正陽門城樓內取火,引發火災,城樓被毀。圖為被毀壞後的正陽門箭樓。

正陽門城樓和箭樓、朝陽門箭樓於1903年修復。圖為修復後的正陽門箭樓,上面還掛上了鐘錶。

內城九門為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其中正陽門為皇帝出行之門、崇文門走酒車、宣武門走囚車、朝陽門走糧車、阜成門走煤車、東直門走木材車、西直門走水車、德勝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安定門為軍隊班師回朝之門。圖為安定門城樓。

八國聯軍侵華的同年,英國自行將京奉鐵路從永定門延長至正陽門,為此,英國人拆去永定門東側和東便門處城牆,在崇文門甕城開洞。美國兵為乘坐火車方便,拆除部分城牆修建券門通道。圖為通火車後的崇文門。


圖為英國人為修鐵路在崇文門甕城開的洞。

北京內城和外城的東、南、西、北四隅分別建有角樓。北京內城角樓為明、清兩代北京內城轉角處的箭樓,簡稱角樓,建成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是城防防禦建築。北京城東南角樓是明代北京城唯一保存至今的角樓。圖為1917年左右的北京內城角樓。

北京鼓樓和鐘樓都位於地安門外大街上,是老北京中軸線的北端點。鐘鼓樓是擊鼓報時之處,根據明清規制,鐘鼓樓每天兩次鳴鐘,寅時的稱為“亮更”,戌時的稱為“定更”。鐘樓曾被北京防空指揮部作為辦公地,1980年代後謄退。圖為1917年左右的鐘樓地區。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8年11月13日,中國政府將打著恥辱烙印的克林德牌坊遷往中央公園,並將坊額改為“公理戰勝”。這座牌坊是清政府被迫為1900年被清軍殺死的德國公使克林德而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