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今日,是三伏最後一天,

40天難熬的伏天,即將過去,

涼爽的秋季,馬上到來了。

出伏後,是養生的一個關鍵時刻時期,在季節交替之際,要做好身體的養生工作。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出伏之後,雖然,短期內,氣溫不會降得太低,但是,比起之前的高溫,氣溫仍有所下降,尤其是早晚比較涼快,此時,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防止受風。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出伏之後,天氣逐漸涼爽,人的食慾也逐漸恢復,此時,正是進補的好時機,既可以彌補“苦夏”後身體的損失,又可以為入冬抗寒作準備。

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出伏後,吃“二果”,更健康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

這就是中醫所說的,“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所以,出伏後,進入秋季,是“吃果”的好時節,此時,最適合“吃二果”,即鮮果堅果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1、吃“鮮果”

秋季吃鮮果,秋梨,是最受歡迎的一種。

出伏後,氣候逐漸乾燥,常會感到皮膚瘙癢、口鼻乾燥,有時還會有乾咳少痰的情況。

此時,吃點秋梨,可潤肺良心、消痰降火、潤肺生津、緩解秋燥。

秋梨,可以生食、榨汁,也可以燉煮或者熬膏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桃子,性溫,具有補氣養血、養陰生津、止咳殺蟲的功效。

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果酸等營養,有助於緩解便秘。

桃子中含鐵量很高,是蘋果和梨的4-6倍,是缺鐵性貧血者較理想的水果。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葡萄,可以說是全身是寶,尤其是葡萄籽,富含的花青素,其抗氧化的功效比維生素C高出18倍之多。

葡萄還富含礦物質和類黃酮,可抗衰老,並清除體內自由基。

葡萄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2、吃“堅果”

花生,有“長壽果”之稱,出伏後,吃點花生,可以養胃,緩解泛酸和噯氣。

並且,吃點花生,可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清咽止咳,經常食用還可促進排洩,養生延年。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核桃,是堅果中,抗氧化性最強的一種堅果,而且,其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非常有利於心血管健康

核桃仁表面,有層褐色的皮,它的抗氧化物質,幾乎都在這層薄皮裡,吃的時候雖然有點澀,但不能去掉。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松子,也是大多數人喜歡的堅果之一。

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能起到滋潤皮膚、緩解便秘等作用,可以幫助對抗秋燥。

松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它有助於修復和促進組織肌肉的再生,維持人體所需的能量供給,具有提高精神和免疫力的作用。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出伏後,喝“三茶”,防秋燥

1、喝去火茶

出伏後,天氣乾燥,稍加不注意,就會引起上火的情況,此時,喝點去火茶,十分有好處。

可以用蒲公英3.3g,胎菊0.3g,金銀花0.3g,桂花0.1g,製成金桂菊茶包,每天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可反覆沖泡!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可很好的去火消炎,對各種慢性炎症均有效。

胎菊,能清肝火,散風熱,常與蒲公英配合使。

金銀花,疏熱散邪、清解血毒,經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質溫和,味道清香,不僅起到中和寒性之效,還可以改善口氣,排除毒素。

四者搭配在一起,去火消炎,效果顯著。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2、喝養胃茶

出伏後,是胃腸病高發的季節,此時,喝點暖胃茶,對於調養脾胃,十分有益。

可以用黑苦蕎、蒲公英,搭配在一起,做成蒲公英黑苦蕎茶,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全株可入藥,入胃經,有很好的養胃效果,可以清胃熱、消胃炎,治胃痛,對胃潰瘍,及胃粘膜損傷,有保護作用,對幽門螺桿菌也有抑制作用。

《本草綱木》記載,黑苦蕎“降氣寬腸磨積滯, 消熱腫風痛,除白濁血滯, 脾積洩瀉”。

黑苦蕎,能消積, 有益氣力、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

二者搭配在一起,對於養胃、消積、胃脘痛,有很好的效果。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3、喝養心茶

出伏後,天氣漸冷,此時,是心血管病高發期,要做好保護心臟的工作,喝一杯養心茶,不僅可以及時

補充水分,還可以保護心臟健康,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可以用人參、百合、玉竹、蒲公英根、苦蕎,碾碎後,做成人參百合玉竹茶,熱水沖泡代茶飲,每天喝一杯,養心、安神,更健康。

人參,滋陰補生,扶正固本,含有人參皂甘,強心氣、補肺氣。百合,養陰潤肺,養心安神,增強抵抗力。

玉竹,味甘多脂,生津止渴,具有保護心臟、血管,延緩衰老等作用。

苦蕎,清熱降火、降壓、改善微循環。蒲公英,清熱去火,性質微寒,可改善人參滋補容易上火的問題。

五種搭配在一起, 滋陰潤燥,強心、安神,保護心臟健康。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出伏後,做好四件事,秋冬少生病

第一件:“秋凍”要適當

雖然,老話講:“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但要知道,這“秋凍”也是有“原則”的。

出伏後,氣候變化比較平緩,此時,少穿點衣服,使身體略感涼意,適當“凍一凍”,是有益健康的。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但是,秋凍時節,要記得通風開窗,注意保暖,不可貪涼。

夜晚入睡時,一定要蓋上被子、毛毯被之類的被褥,抵禦夜涼侵襲。

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護好脖子、後背、腹部、腳部,這些部位,不宜著涼,要注意保暖,以免生病。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第二件:防“秋乏”,早睡早起

出伏後,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所謂的“秋乏”。

這是因為,經過“晝長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

此時,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保證充分睡眠,早睡早起,可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

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對預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

適時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第三件:運動調養,應適度

出伏後,進入初秋,此時,是鍛鍊身體的黃金季節。

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

但秋天養“收”,此時,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不宜做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小兒和體質虛弱者。

爬山、慢跑、散步、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適當的運動鍛鍊,能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可以增強肺活量,提高抗病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運動,要特別注意防秋燥,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還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第四件:防感冒

出伏後,天氣多變的季節,早、中、晚的溫度與溼度,都會異常地變化著,有的時候早上感覺陰冷,下午也許就會變得炎熱。

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們的呼吸道黏膜,易受到乍寒乍暖的刺激,身體的防禦能力下降,病毒容易通過呼吸道,侵入我們的身體,引發感冒、扁桃體發炎、氣管炎等疾病。

所以,出伏後,一定要注意防感冒。

早晚適當增減衣服,也要注意適當的鍛鍊,增強抵抗力。

三伏最後一天,出伏後,吃“二果”,喝“三茶”,做好四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