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善、視善、行善,一日行三善,三年天必降我福

語善、視善、行善,一日行三善,三年天必降我福

古時候,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走到半路,天將傍晚,看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正在猶豫,一位老農趕著牛群迎面而來。

秀才上前施禮道:“老伯,這裡可有借宿的地方麼?”

老農告訴秀才,翻過山樑,離此有十里地就有一個村子。老農勸秀才,不如跟他一塊兒返回去住一夜,明天再走。老農家距這裡也是十幾裡地,秀才想,如果返回去,等於多走了二十多里地,到京城路途遙遠,怕誤了進京趕考時間,還是往前趕路吧。

老農見秀才執意要走,叮囑他路上一定要小心,這一段路,山路崎嶇,沒有人煙,如果路上碰見行人,只管走路,千萬不要搭話。秀才也沒把老農的話當回事,辭別老農趕緊上路了。

秀才走了幾步,回頭看,老農和牛群不見了。秀才頓時出了一身冷汗,全身毛髮立刻豎起來了,好像身邊被什麼包圍起來一樣。

他想往回返,此刻天氣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他越發緊張,心立刻提到嗓子眼上了。別無他法,只得摸索著往前走。

語善、視善、行善,一日行三善,三年天必降我福

忽然,前面出現一片藍光,若隱若現,在半山腰飄來飄去。他估計那藍光一定是從人家裡傳來的燈光,於是就朝著藍光走去,眼看越走越近。可他走藍光也走,他停藍光也停,總是若即若離。他感覺腿軟的走不動了。

一會兒,前面出現了明亮的燈光,他就朝著燈光走去。見一戶人家燈火通明,大門還沒有上拴,他就在門口叫了聲:“主人,在家嗎?”

這時,出來了一位漂亮的年輕女子,懷裡抱著個熟睡的孩子。秀才見一個女子出來,覺得多有不便,猶豫不決站在門口,可看看私下只有這一戶人家,別無去處。

那女子似乎猜出了秀才的心思,熱情地招呼他進去,說:“貴客,請進來,早有人替你安排了。”

語善、視善、行善,一日行三善,三年天必降我福

秀才越發的感覺膽虛,硬著頭皮跟著女子進去,那女子領他到了一間屋子。秀才左右看看,屋裡收拾的很乾淨,床上的被子疊的整整齊齊,鋪的蓋的都是綢緞,屋子佈置的富麗堂皇,不像一般莊戶人家,倒像是一戶殷實富足的大戶,桌子給他準備了一壺熱水,洗手架上放著一盆兒涼水,還有熱騰騰的米飯和饅頭。秀才又渴又餓的,不管三七二一,先把肚子填飽了。他就洗漱睡覺,他一躺,褥子光滑的,身子出溜就進了被窩,被子也是光滑如鏡子,秀才從來沒享受過這樣的綢緞被褥。

秀才一覺醒來,天大亮了。他睜開惺忪的雙眼一看,自己躺在一座墳墓旁,嚇得骨碌爬起來,穿上衣服就想逃跑。他看見從衣服裡掉出一張宣紙,打開一看,是一封狀子。

狀子上面寫道,女子是丈夫的一個小妾,因為大老婆不能生育,丈夫就娶她為妾。誰知女子娶進門不久,大老婆懷孕了,大老婆趁丈夫出門經商之時,把她害死了,肚裡的孩子也被害死了。他希望秀才日後考中進士為她伸冤。

語善、視善、行善,一日行三善,三年天必降我福

秀才就把這封狀紙放好帶在身上,繼續趕路。

後來,有了這次教訓,秀才再不敢走夜路了。有一日,他留宿在一座廟裡,廟裡只有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說他身上有一股陰氣,秀才就把路遇女子之事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聽後皺著眉頭告訴秀才,說三年前這裡也住過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遇見了和他一樣的事情,可那位秀才考中進士後,沒替女子伸冤,據說,那位秀才後來瘋了。

語善、視善、行善,一日行三善,三年天必降我福

秀才告訴老和尚,既然答應了女子伸冤之事,他一定想辦法替女子伸冤的。老和尚激動地說,我給你一把扇子,平時千萬不要示人,等你考試那天再打開扇子。秀才就遵照老和尚的囑咐,拿上那把扇子走了。考試的那天,天氣很熱,秀才就手拿扇子,監考官看見了那把扇子,等離開考場時,監考官問秀才,你是賢侄王永林麼?秀才趕緊磕頭說,是的,大人。

秀才得到了監考官的提攜,得中一甲進士。原來,老和尚是一位仙人,先前變作放牛的老農,後來,化作一位和尚,他發現秀才為人厚道,誠實,就想讓秀才得中進士後替那女子伸冤。

秀才中進士後,被封為此地的知縣,最終給那女子伸冤了。後來,秀才一路官運亨通,一家人事事順利,子孫興旺,他八十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