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如何顛覆「傳統教育」?

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教育結合起來,會發生啥?

據阿童木人工智能多年觀察,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新技術玩不轉,促進不了學生的發展,甚至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那就沒啥意思了,但是這類新技術,只要略微懂點行,善加利用利用,那完全是開展科創教育的一大利器!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有多神奇?

現在只需要分析網上足跡,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性格、智商、社會觀點、生活滿意度、語言習慣等等,一覽無餘並精準地畫像。

人工智能如何顛覆“傳統教育”?

感覺自己都沒有小秘密了……

人工智能這類新技術,讓我們有點方,對傳統教育來說,也不亞於一場智利大地震或者印尼海嘯。它至少對傳統教育,有兩個方面的改變:一是育人目標的改變,很多重複的體力和腦力勞動正被迅速取代;二是育人方法的改變,不僅是在線課程的增加這麼簡單。

都說人工智能將取代那些重複性操作的工種,甚至不少人說,老師的地位都會受到挑戰,是真是假?教師角色該如何轉型?如何保護學生和教師的數據隱私權?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潛藏著哪些別的風險?

……

人工智能如何顛覆“傳統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的出發點,是圍繞在教育實踐、管理中,在學生學習中,在教師的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用心去解決,有的新技術可以助推這些問題的解決,但很多時候不是這樣的。基於各種問題都擺在眼前的現狀,阿童木人工智能希望開展面向未來教育的企業、研究者,能多關注教育方面的問題,而不是利益方面,前者搞好了,社會利益與私人利益之和,都遠遠大於僅有的私人利益。

AI、大數據和教育目前的應用結合,還處於初級階段,問題一大把,很多應用效果並不明顯,但是未來發展方向絕對是光明的,只不過目前還不能吹得虛高。

這幾種糅合在一起,可以為教育構建一種智慧教室,它以學生為中心,更好地進行線上線下混合的學習,更好地去個性化學習,正如阿童木人工智能一直踐行的個性化學習一樣,強調小班制教學,能夠最大化的針對不同的孩子,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

人工智能如何顛覆“傳統教育”?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傳統教學,有哪些顛覆性的變化呢?阿童木人工智能列舉下面幾個例子。

“聽”:在“聽”上,機器已經遠遠超過了人。機器的轉寫正確率已超過了95%,人達不到90%。

“說”:讓機器有嘴巴,目前人工智能技術也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比如,只要有特朗普半個小時左右的語音,機器學習,訓練出來一個模型,想讓他說什麼就可以讓他說什麼。

“看”:老師、學生通過紙筆會產生非常多的數據,但原來可能你做完一本作業後扔掉就算了。現在在智能化技術的幫助下,可把所有過程化的數據轉換成計算機未來可以分析的結構化的數據。

人工智能如何顛覆“傳統教育”?

阿童木人工智能專注於3-18歲孩子的機器人、編程、創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專注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更多信息請關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