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镜市场价值逐渐走高,它的发展历史你了解吗?

【极速鉴宝】平台一藏友有一面青铜镜,约20公分。平台青铜器鉴定专家张宏老师

仔细看过图片后表示,这面铜镜是明代素面玄纹镜,整体品相不错,完整、个头比较大,但是由于这面铜镜没有工艺,所以市场价格比较低,大致在一千元以内,收藏价值不是很高。

青铜镜市场价值逐渐走高,它的发展历史你了解吗?

藏友藏品图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也是精美的工艺品。据史料记载,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用青铜磨光做镜子,光亮可照人,背面雕精美纹饰。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

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这种可以青铜镜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很流行。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细腻精美的镂空花纹铜镜,这种铜镜是采用分铸的方法,把镜面和镜背纹饰分别铸造,再夹合在一起。这种复合铜镜,战国以后就基本绝迹了。

青铜镜市场价值逐渐走高,它的发展历史你了解吗?

战国11连弧三龙镜

秦汉以后,由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铜镜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汉代透光铜镜的发明是铸镜工艺的又一里程碑。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外形与普通镜一样。但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镜面相对的墙上,会反映出镜背花纹和铭文的影像,古人称之为"幻镜"。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铜镜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圆形和方形的制式,根据使用、装饰等的要求,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宫、仙人、山水等。并出现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

青铜镜市场价值逐渐走高,它的发展历史你了解吗?

西安博物院藏唐代双鸾花鸟镜

中国铜镜在唐代以前,以圆形为主,极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后除继承过去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镜以六葵花为最普遍。它们的棱边与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较直,形成六边形镜。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样式。并出现了很多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装饰题材的铜镜,还有素面镜,窄边小钮无纹饰镜,这些题材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外,还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镜和八卦镜等。金代铜镜纹饰,一是仿造汉、唐、宋三代铜镜的图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纹样,又创造出一些新式图样。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特别是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元代铜镜,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纹饰已渐粗略简陋。这时铜镜有缠枝牡丹纹镜、神仙镜、人物故事镜、双龙镜、"寿山福海"铭文镜,素镜、至元四年龙纹镜。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龙纹镜及大明宣德年制铭文镜(铭文在钮上),还有明末起义首领李自成时创制的大顺三年镜(铭文在钮上)。到明代以后,铜镜就逐渐被玻璃镜取而代之了。

青铜镜市场价值逐渐走高,它的发展历史你了解吗?

明代素面玄纹镜

虽然现在铜镜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一面面铜镜却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历程、铸造工艺的进步,古代铸镜工匠用智慧和创造才能,创造出的许许多多精美绝伦的铜镜,使今天的人们在欣赏和研究这些精湛的艺术品时,不能不为古代的灿烂铜镜文化而赞叹。或许,这就是很多人喜欢收藏铜镜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