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熟悉十點君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十點君對國產電影的喜愛。

從老港片到優秀新片,十點君認為的好電影都是第一時間支持。

但很無奈的是,我們現在說的優秀國產新片,更多的只是一堆雜草裡比較綠的那一棵而已。

翻看以前的老電影,不由地感嘆,那時的電影真的就是國產片最好的時候了嗎?

那時的電影出了很多的好演員,比如說葛優。

如果沒有今天聊的這部電影,可以說也就沒有了我們後來在熒幕上看到的那個葛優。

《頑主》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頑主》就是我們所說的那種具有時代印記的片子。

80年代的中國,正經歷著改革開放之初,東西方文化交融下,那個新潮與守舊並存的年代。

在那個年代,還沒什麼唯利是圖的劣質讀物,隨手一拿就是尼采跟弗洛伊德。

往人群裡扔一塊石子,砸到的不是詩人就是作家。

各類思潮的極速湧入,使那一代的年輕人與父輩的矛盾越來越大。

不再追求“五講四美”,成為人民的公僕也被從理想中剔除。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影片就藉助了三個“失足青年”的目光,對那個離我們既遠又近的八零年代,一探究竟。

電影開場伴隨著的是中國第一代搖滾歌手王迪的《憂心忡忡的說》

歌裡面那些看似百無聊賴的歌詞,實際上唱的是對未來沒有方向的迷茫一代。

他們不像父輩有個“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目標,個人享樂才是他們行事的準則。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當時的北京,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汽車已經可以把本就不夠寬敞的馬路塞滿。

紛雜與規整,新潮與破敗,在導演米家山的鏡頭下共存。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於觀、楊重和馬青,是三個沒有正經工作的年輕人,放到現在來說就是社會閒散人員的他們,卻合夥辦起了了一個叫做

3T的公司。

這個3T是,替人排憂、替人解難、替人受過的意思。

他們三個人也就對應了這三項業務。

從這三項業務出發,基本還原了八零年代的小人物群像。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替人解難。

楊重(葛優飾)受到了一個肛門科大夫的委託,要求他代替自己與新交的女朋友楊麗萍過一天。

葛優飾演的楊重充分發揮了自己侃大山的能力,把楊麗萍聊得五迷三道

從生活哲學聊到夢的解析,就差用資本論做個閱讀延申了。

被形容成現代派的楊麗萍是思潮解放的一個標誌,但她其實與那些坦言自己喜歡俗氣的人並沒有多大區別,因為所有的知識都只是流於表面,浮躁是當時年輕人最大的問題,還沒學會走就已經要開始跑了,這也是為什麼隨便拉個人都敢自稱自己是作家或是詩人的原因。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替人排憂。

於觀(張國立飾)接待了一個叫做寶康的偽文青,他就是那類自稱是作家的浮躁年輕人,但他的問題卻遠不止是浮躁那麼簡單而已。

他宣稱自己寫了一部驚世之作,卻不被社會認可。

他異常苦惱,希望能拿個獎來安慰自己受傷的小心靈。

將替人排憂作為公司業務的於觀,自然是接手了這個任務。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張國立也第一次在電影中奉獻了自己油腔滑調的形象,之後在《編輯部的故事》中那個蓋蓋的形象也讓十點君十分喜歡(??)。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替人受過。

馬青(梁天飾)正被一個女人僱來,代替她老公捱罵。

在被抱怨業務能力不行的時候,一句我愛你,就讓僱他來的女人心軟了。

男人說的是謊言卻依然能讓她沉浸其中。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頑主”這個詞是屬於北京的俚語,一般指那些不務正業,不學無術的混混小青年。

他們把玩當成正經事,也就催生了像3T這種奇怪的公司。

《頑主》的故事看似零碎,其實主要還是從於觀(張國立飾)這裡展開。

在接手了寶康不切實際的得獎夢後,他訂下了國際展覽中心的場子,準備為寶康頒發一個3T獎。

這裡於觀與入場觀眾的對話,就披露了當時在年輕群體中都興一些什麼。

演員甲:“哎,哥們兒今兒有舞會嗎?”

於觀:“有,那請柬上不都寫著嗎?”

演員甲:“我們可經常上當,說有舞會把我們框來了,結果開了半天會什麼都沒有把我們轟出來了。”

於觀:“這回您放心,不但有還是一水兒的Disco。”

演員甲:“會前有時裝表演嗎?”

於觀:“很精彩的時裝表演。”

演員甲:“舞會有免費飲料嗎?”

於觀:“有,不過許吃不許帶。”

演員甲:“那還算值。”

於觀對在旁的作家寶康:“有什麼辦法?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它就有‘左中右’。”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在之後的那段舞臺走秀奉獻了國產電影中最為魔幻的一段。

地主與農民,民國與當代,輪番登場。

既有京劇臉譜,也有健美小姐。

加上詭異的音樂,整個場面極其鬼馬。

但最終這幫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卻在迪斯科的音樂下,手牽手走向大和諧。

擋不住的是那歷史進程,最終都會將不願融入的人掃地出門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於觀是影片中著重刻畫的角色,他的父親希望他能正視自己,成為一名公務員,過那種所謂的平穩安定的生活。

但他就是典型的八零年代抗爭的一代,他抗爭主流思想,抗爭家庭施加給他的觀念。

即使沒什麼能力,也不願意過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生活。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在愛情觀上他也是得過且過,害怕責任,害怕被捆綁

用插科打諢來回避女方對他們愛情的期望。

自嘲是武器,支起他們抵抗這個虛偽社會的大旗。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在寶康的介紹下,他們認識了道貌岸然的大學德育教授。

可以說這個教授就是影片中主要的反派人物。

虛偽又愛說教,甚至色迷迷的盯著路過的當代女性。

在他準備對我們的“頑主”們進行一番思想教育的時候,卻被頂到無話可說,簡直大快人心。

趙老師:“你們平時都幹些什麼啊”

馬青:“我們什麼也不幹,看看武打錄像、玩玩牌、要不就是睡覺。”

趙老師:“找些書看看吧,書是消除煩惱解除寂寞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啊。”

於觀:“我們沒什麼煩惱。從來不看書也就不煩惱了。”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他們可以說是把當時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都碰了個遍。

像是始亂終棄的肛門科大夫王明水,利用對於文藝青年的虛榮心勾搭小姑娘的偽作家寶康。

沉迷於自擼事業的青年小夥,到處畫大餅的商業投機者,一肚子男盜女娼的虛偽假道學教授趙堯舜。

以及那個將“頑主”們的3T事業推向徹底崩潰的知識分子。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他只願意花錢,卻不肯花時間陪癱瘓的媽媽,看起來斯文實則咄咄逼人。

接手這個業務的“頑主”們也是相當不幸。

這個老太太在他們照顧期間翻過窗戶跳樓自殺了。

(十點君也不知道一個全身癱瘓的老人是怎麼起身翻過窗臺的,不過這個設定也使得故事裡黑色幽默的氣質更加濃郁。)

他們算是被知識分子一家給訛上了,他帶著一家老小直接住進了3T公司,吃喝拉撒全在這裡進行。

3T公司也被勒令停業整頓,撐不下去的他們已經決定放棄經營,關門大吉。

在玩了一宿牌後,出門卻發現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最後這一幕極具象徵意義,改革開放的十年,人民群眾的生活發生了鉅變。

不再需要為柴米油鹽困擾,似乎已經不能再用勞苦大眾去形容他們。

在滿足溫飽後,才發現了自己精神文化上的缺失。

由此催生出的許多問題找不到解決辦法,而3T公司就像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狗皮膏藥。

猶如省略號般排起的長隊,就是在這個處於社會轉型期裡,不知所措的集體性迷茫的表徵。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感謝《頑主》能拋棄“假大空”,竭盡所能的把八零年代末那些形形色色的怪人和怪事,用玩笑的方式全部調侃了一遍。

於是我們能看到那個臭毛病一堆,但卻充滿活力的八零年代。

雖然後來馮小剛的《甲方乙方》就是脫胎於這個點子,但卻完全沒有《頑主》裡那種調侃與自嘲並存,面對社會問題時不加掩飾的視角,自然也就失去了它最大的魅力。

透過《頑主》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些許現在年輕人的影子,但是那股子暢所欲言的無所謂態度似乎已經消失不見,在社會以追名逐利作為主要導向的現在,那股精神如果存在,竟會顯得有些不可思議。

可以說從《頑主》至今的30年乃至以後,這部電影,都不會再有。

多好的國產喜劇,可惜不會再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