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書店,不應僅僅是擺拍勝地|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近日,2018上海書展開幕,一本包含上海市16個區133家特色書店的地圖集,令許多網友雀躍不已,紛紛表示要跟著地圖去“網紅書店”打卡。受黨報評論君邀請,今天和大家聊一聊網紅書店那些事兒。

網紅書店,不應僅僅是擺拍勝地|睡前聊一會兒

不知不覺間,“網紅”一詞的外延已從網絡紅人擴展到熱門的景點、餐廳、書店……只要在互聯網上有足夠的影響力和話題度,似乎都可以被稱為“網紅”。而去網紅地點打卡,成了一些年輕人熱衷的社交休閒方式,一張“打卡照”所帶來的心理滿足感,讓很多人甘願排隊數小時。隨之而來的網紅經濟,更讓商家嚐到了流量變現的紅利。

於是,經歷了嚴寒考驗的實體書店也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努力躥紅。有的通過售賣創意產品以塑造品牌形象,有的通過提供住宿服務以拓展業務範圍,還有的打造新鮮概念以吸引年輕消費者。尤其是傳統老牌書店的轉型試水,更讓人大呼“圈粉”成功。上海“光的空間”新華書店邀請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操刀設計,一改往日傳統的紅白風格;北京三里屯三聯韜奮書店積極探索24小時營業,為喜歡夜讀的人提供安靜之所……這些從經營理念、盈利模式到店內設計、功能拓展的創新和改變,順應文化消費升級趨勢,讓實體書店過了一把網紅癮。

網紅書店,不應僅僅是擺拍勝地|睡前聊一會兒

在圖書行業,這種新業態被稱為“書店+”。“書店+文化活動”“書店+咖啡”“書店+零售”等模式最早始於幾家獨具特色的民營書店,如西西弗、言幾又、方所等。這些書店不再侷限於賣書,而是致力於打造複合型書店,為人們提供更加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據報道,2016年,上海鍾書閣泰晤士店採用“書店+文化活動”的模式,共舉辦了458場文化活動,吸引大量市民參與,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文化公共空間。

但實體書店真的可以靠變身網紅成功回暖嗎?答案恐怕並不樂觀。至少在由寒向暖中,一些問題正在被不斷暴露出來。有的書店製造噱頭過度包裝,導致遊客多、讀者少,閱讀環境嘈雜;有的書店過於側重商業營銷,被吐槽為“飲品店”“雜貨鋪”,文化傳播功能弱化;還有的跟風模仿網紅書店,不能挖掘自身特色,無法與讀者和社會建立深度連接,最終草草退出市場競爭。如此種種,不禁令人追問:網紅書店能紅多久?

網紅書店,不應僅僅是擺拍勝地|睡前聊一會兒

獨具特色的書店,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臺北的誠品書店、南京的先鋒書店等等,都可謂當地的文化座標,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巨大的影響,在電商衝擊、電子書流行的大環境下,為何依然能夠留住讀者?不僅是因為在這裡能收穫一張完美的“打卡照”,更是因為這些書店精準的品牌定位、專業的圖書選擇和濃郁的人文氣息。創立於上世紀90年代的南京先鋒書店,雖歷經沉浮,卻始終擁有一批鐵桿粉絲。在很多讀者心目中,這已經不是一家書店,而是一處精神家園。要知道,書店裡最美的風景,從來不是精緻的裝修、複雜的設計,而是走向心靈的書,以及認真讀書的人

留住讀者,不能光靠“顏值”,更要靠內涵。書籍和閱讀,是書店的靈魂,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價值。時代不斷變化,過度依靠文創產品、餐飲供給、營銷策劃的套路,只追求成為一時的“網紅”註定難逃過氣的命運;下苦功增加受眾需求分析、專業服務和文化底蘊,才能從簡單的疊加法則,走向深度的融合拓展。面對公眾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創新更多優質服務供給、鑄牢書店的文化之魂,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文化融入生活,網紅書店才能紅得長久。

這正是:網紅套路深,圈粉需謹慎。初心終為本,方鑄文化魂。

(文 | 馬蘇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