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文史小随笔005」吕尚:诸子的鼻祖

「董元奔文史小随笔005」吕尚:诸子的鼻祖

吕尚,民间称其为姜太公,他的传奇故事之多超过周文王、周武王父子。西周建立后,吕尚因功被封为齐侯,是齐国的立国之君。

《古本竹书纪年》载,周康王六年(前1015)吕尚卒。当初,吕尚受到周文王知遇时已年过七旬,所以武王以“师尚父”称呼他,这个尊称蕴含着亦师亦父的意思。康王六年距文王卒已历三十余年。由此推测,吕尚活了一百一十岁左右。

吕尚以善谋著称于史坊,其用兵如神见于《封神演义》等书。然而吕尚的思想绝非仅限于军事,其最重要的思想当在于“秉德”。“秉德”是吕尚对殷商“天授王权”说的批判,其意义不可小视。天授王权,天意不可违,久之,殷商最高统治集团便忽视了人的力量,于是商后期几个王荒淫无度,基业难以千秋万代;而天授王权思想的动摇,提醒了周文王周武王通过发动人的力量来实现革命的成功。而吕尚言“秉德”,就是要求统治者要以德行凝聚人的力量。所以,秉德是西周取代殷商的革命口号,也是革命成功后治理天下的基本法则。可以说,秉德是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一次飞跃式进步,是人的一次了不起的觉醒。

秉德思想后来被孔孟儒家学派所接受。除此之外,吕尚的思想对于儒家和道家分别还有所启迪。

吕尚崇仁政,武王称其为“仁人尚”。他的仁,开了孔子“仁人爱”的先河。吕尚非天命,重人事,所谓“福祸在君,不在天时”,这是孔子所谓对神“敬而远之”和“成事在人”思想的本源。吕尚首提“道”这一命题,其所谓“道”虽然是天道,不同于老庄所说的“道”,然而老子取其“道”以名自己的“道”当是属实的,老子的“道”有天道、王道、人道之别,其“道”与吕尚总还是有些重叠的内涵的。

因此,吕尚堪称中国已知史上最早的儒家、道家和兵家人物了,真是诸子的鼻祖啊。

「董元奔文史小随笔005」吕尚:诸子的鼻祖

【作者简介】董元奔,1971年9月生于苏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江苏省知名辅导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