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守望者:71歲老人獨守300年「地下屋子」,曾住過15代人


山西省平陸縣的張店鎮,是春秋時古虞國的國都,“伯樂相馬”、“唇亡齒寒”等典故出於此處。如今,這裡一種奇特的地下建築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

據《縣誌》記載,由於地勢複雜,石塊和木材稀缺、風沙大,古人便發明了一種防風、防火、省材的地下住房——“地窨院”,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舊時,挖地窨院是一項大工程,鎬頭掘土、籮筐運土都是純勞力,通常一個地窨院需要3——5年才能建成,但能住上百年。

王守賢家是當地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地窨院,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住過15代人。如今,只剩71歲的王守賢夫妻二人獨守。

67歲的王章滿也堅守在此,他說:這座院子是自己一挑土一挑土的挑了9年才弄起來的,而且自己也住慣了,不願離開。

地窨院內冬暖夏涼,崖頂地面用來曬糧食、放柴草;院子中間低、四周高,有一口專用來排雨水的旱井,一口吃水的水井。

地窨院的入口。

如今,住在地窨院裡的大多是老人,很多坑院都被廢棄或填埋。據統計,60年前平陸縣有17000餘座地窨院,現保留下來有人居住的不足600座。

為保護地窨院,當地政府將幾所保護完整的院子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而且每開發一個院落,獎勵5000元,但這並未調動當地村民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