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絮语|张小涛:作为自救的介入行动

反思絮语|张小涛:作为自救的介入行动

关于“反思絮语”

时至今日,盛极一时的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已经进行了近四十年了,无论是作为一种艺术潮流或艺术运动,中国“当代艺术”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遗憾的是关于这一影响中国艺坛四十年,必将载入艺术史的艺术潮流,除个别学者有一些各自片面的评介之外,由“当代艺术”主要参与者撰写的著作依然稀少。

为弥补这个遗憾,遂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和英盟当代艺术馆共同发起《反思絮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这个出版项目,特别邀请评论家、艺术家来评述中国的“当代艺术”,冀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史料,也让同时代人对此有所了解和思考。

我们所邀请的诸位先生都是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恳请诸君秉笔直书或畅所欲言,为历史留据,为后人立言。

反思絮语|张小涛:作为自救的介入行动

以下为“反思絮语”专题之张小涛个人内容,“反思絮语”当代艺术专题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及英盟当代艺术馆联合发起,相关原文未经我方授权禁止刊载。

反思絮语|张小涛:作为自救的介入行动

张小涛导演《黄角坪的春天》 动画纪录片 2016

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遭遇和中国社会的困境是惊人相似,一直处于社会剧烈转型期的漩涡中,可以说当代艺术是作为社会缩影的重要媒介。

从今天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背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状况、处于全球化自由市场冲突中的中美贸易战、以疫苗事件代表的医疗改革的民生问题、民间强烈呼吁重启改革之路等事件综合来看,此刻的中国处于一个特殊的临界点,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真不知道我们将走向何方?

反思絮语|张小涛:作为自救的介入行动

《三千世界 蜉蝣》 07‘39” 数字截图04 2018

在一个特殊的困难时期,当代艺术家应该思考如何向社会学习?当代艺术家能为社会做点什么?

中国当代艺术从来就是和当代中国社会现场密不可分,今日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导致中国的艺术市场几乎停止了,由于我们没有建立系统性的当代艺术扶持的制度和基金,民间的艺术产业已经被全球化艺术市场摧毁的差不多了,民间真的很脆弱。

反思絮语|张小涛:作为自救的介入行动

《三千世界 蜉蝣》 07‘39” 数字截图06 2018

现在798艺术区画廊的真实状况就是中国艺术市场的晴雨表,靠拍卖支撑的“当代艺术”显然终结了,但我依然相信真正的当代艺术不会终结,应该是随着社会的变革而继续实验共同成长。

今天的状况不同于90年代初期当代艺术的“地下党”时期,因为国际化的大门已经打开,中国社会早已不是90年代的语境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反思絮语|张小涛:作为自救的介入行动

《三千世界 蜉蝣》 07‘39” 数字截图08 2018

此刻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们怎么办?是放弃?还是卖房卖车回到工作室熬过寒冬,还是用艺术的项目去介入社会现场?艺术和社会之间是悖论,还是一个有机体?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介入首先是一个自救的行动,重新回到民间回到故乡,也许是老工业基地,也许是乡村,在四线、五线城市里有当代艺术缺乏的真正土壤和空间,在地实践是一个与当地民众共生、共存、共荣的学习和实践项目,一手国际化一手本土化。

反思絮语|张小涛:作为自救的介入行动

《黄桷坪的春天》 动画纪录片 90'32'' 2016

把国际化当代艺术品质的生活方式带入到中国的小城镇和乡村,让当地的民众参与到当代艺术项目中来,希望艺术家能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甚至是为当地艺术项目做一些产品研发。

我相信真正的艺术实践是参与社会的行动,是需要做开花结果的事情,从改变个人、改变老工业基地、改变乡村开始,就是改变社会细胞的开始。

反思絮语|张小涛:作为自救的介入行动

《黄桷坪的春天》 动画纪录片 90'32'' 2012-2016

什么是当代艺术?

全球化时代的当代艺术是审美与政治的交错,更是个人自由与社会政治交锋中的当代艺术中的身份问题。

从理论到实践积极介入中国当代社会巨变现场,

关注现代性症候与心灵史,

关注社会巨变与个人之间的悖论,

把个人经验转换在公共经验中,

去建构自己的图像谱系和思想史脉络,

呈现审美与政治的双重困境,

在一个巨变与遗忘的历史现场中,

艺术作为个人自由与社会政治交锋的缩影,思想者即是行动者。

而当代艺术家就是时代的记录者、见证者与探索者……

张小涛 2018年8月6日于北京通州格拉斯小镇

关于作者

反思絮语|张小涛:作为自救的介入行动

张小涛

1970年生于中国重庆,1996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0年创建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2010—2015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师从徐冰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多次在国际、国内重要的双年展、美术馆、艺术中心、基金会举办个展、群展等。如:55届威尼斯双年展、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莫斯科双年展、布拉格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成都双年展、深港建筑双年展、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荷兰动画电影节、东京动画节、亚洲动画大赛、伦敦萨奇美术馆、罗马21世纪当代艺术馆、纽约Albright Knox美术馆、澳洲昆士兰美术馆、澳洲白兔美术馆、澳洲RMIT美术馆、卢塞恩美术馆、法国密特朗国家文化中心、以色列亚洲当代美术馆、圣保罗OCA、布鲁塞尔国际建筑与都市中心CIVA、弗罗里达瑞林博物馆、瓦伦西亚现代艺术馆、马德里Francisco Tomásy Valiente艺术中心、博洛尼亚当代美术馆、曼切斯特CAC、都灵Palazzo Bricherasio博物馆、伦敦Louise Blouin 基金会、维也纳ESSL美术馆、巴塞罗那圣·莫妮卡艺术中心、丹麦奥胡斯美术馆、荷兰眼镜蛇现代美术馆、挪威3.14基金会、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市立美术馆、圣彼得堡博物馆、莫斯科皇后宫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

2002年德国第7、8届卡塞尔文献展总策展人曼弗雷德·施奈肯伯格在德国明斯特美术学院美术馆为张小涛举办个展并撰文《唯物主义的糜烂》,称之为“令人惊异的艺术家”;2004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张小涛专题纪录片;2005年参加捷克《第二届布拉格双年展》;2007年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当代艺术与考古学的跨学科实验报告《重生》个展;2008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先生与著名独立策展人冯博一先生为张小涛在北京伊比利亚艺术中心策划个展《微观叙事》并编著同名画册出版、2008年获得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奖、2008年参加伦敦萨奇画廊《革命仍在继续》展览;2009年意大利《flash art》杂志对《迷雾》动画电影进行专访;2011年和2012年连续获得“亚洲最佳技术动画奖”的殊荣;2011年-2015年在四川美术学院连续四届策划并主持了《国际新媒体论坛》;2012年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2013年参加了《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动画《萨迦》受到《纽约时报》的关注和报道;2014年受邀作为法国巴黎CUBE全球数字艺术大奖国际评委;2015年参加纽约Albright Knox美术馆《戏剧人生》展,该展是全球实验动画领域的一次全面梳理与总结;2015年参加俄罗斯《第六届莫斯科双年展》;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英国德比大学和中国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策划了《从绘画到动画》的国际动画展览和论坛;2016年接受《纽约时报》国际版专访--《怀旧与超现实:动画艺术家张小涛的现代中国》;2017年作为发起人创办了《首届中国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项目;2017年在中国成都当代美术馆作为策展人之一策划《经纬:缂丝与当代艺术的跨学科实践项目》展览;2017年动画长片《黄桷坪的春天》与短片《量量历险记》分别入围荷兰动画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作品被国际、国内重要美术馆、基金会、艺术中心及重要收藏家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