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失信你將失去什麼?

今日,因為“兒子考上知名大學,差點因爸爸的失信行為無法被錄取。”刷爆朋友圈,父債子還?這個鍋兒子背的太冤枉了吧,事情是這樣的:

浙江溫州饒先生的兒子今年高考發揮出色,考上北京某知名大學。學校卻來電稱:饒先生存在失信行為,請立即處理,否則不予錄取。原因是饒先生欠銀行20萬貸款不還已兩年多,此前他被強制執行但未正視,這下立馬還清。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失信你將失去什麼?

何為失信

失信,指背約;不守信用。語出《國語·晉語四》:"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誠信,現代社會運行的基石。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然而,隨著利益的多元化,當前社會領域存在的許多失信行為,不僅令群眾廣為詬病,更成為社會秩序穩定的“擋路石”。現代社會,是追求即時交易、安全交易的社會。

一次失信行為,將使社會對你的信用評價呈現“斷崖式”的下降。而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就相當於向全社會宣佈這個人是不誠信的“老賴”。

失信的嚴重性

據統計年初以來就肇慶法院依法公佈失信人群976人次,限制高消費1181人次,以涉嫌拒執罪移送公安機關5件6人,失信名單在各媒體平臺累計轉發8.5萬餘次。而據統計,全國法院累計公佈失信人群1089萬人次,累計限制購買機票1160萬人次、限制購買高鐵票441萬人次;而在稅收領域,各級稅務機關累計推送聯合懲戒信息10.4萬戶次,共限制6872戶取得政府供應土地、限制6869戶獲得政府性資金支持......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正覆蓋全面的行政、司法領域。而在互聯網時代,失信信息更將會以幾何倍數迅速擴散並對失信者生活、生產、交際等各領域產生實際影響。

微信、微博等開放平臺,車站、廣場等人流密集區,電視新聞,“老賴”專屬彩鈴......失信名單會在你的周圍形成輿論的漩渦——家人、親屬、朋友、領導、客戶......你失去的不僅僅是“信用”,更是真切的損失與尊嚴。

失信的懲與罰

老賴的報道屢見不鮮,樂視賈躍亭、妻子甘薇都上了老賴的名單,其後果就是從限制乘坐交通工具種類,到限制住宿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從限制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房屋,到限制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從限制旅遊、度假到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一項項規則、制度的出臺,已經為失信者築牢了懲戒的“牢籠”,等到身陷失信的泥潭寸步難行,則悔之晚矣。

失信是要付出代價的。並且正隨著國家誠信體系的完善而越來越制度化、隨著全國法院全面決勝執行難而越來越嚴厲化。

個人徵信要重視,信用將是以後每個人立於社會之根本!在日常生產生活中,一定要認真遵循國家法律法規,誠實履約,信用為人。讓誠信真正成為守護心靈的明燈,社會秩序的保障。

同時,我們也正告並敦促那些失信者: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及時履行義務,勿要低估法院全面決勝執行難的決心與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