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千萬別等孩子長大了再說

年來,脊柱側彎的中小學生數量呈上升趨勢,大多是家長是在孩子穿衣服少的時候才發現雙肩有明顯高低、背部高低不平,很多患者發現時側彎已經是“S”形或彎曲已達40度以上,錯過了最佳保守治療機會,有些被迫需手術治療,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傷害。

如何早期發現和預防脊柱側彎呢?小編和你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脊柱側彎,千萬別等孩子長大了再說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餘可誼發現,和美國相對比,我國脊柱側彎病情嚴重的病人比美國多,不僅如此,我國現在青少年的脊柱側彎也略有增加。

“在我國,脊柱側彎病的預防、發現和治療做得都不是很好。很多來門診看病的病人是小時候發現(脊柱側彎)的,但是不知道能治療,有些當地醫生說‘等你長大了再說’,然後就耽誤了。找到我們的時候,只能做非常有挑戰性的手術了。”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餘可誼如是說。

如何初查脊柱側彎?

在餘可誼看來,其實國內的脊柱外科技術很好,與之對應的是,國內的脊柱側彎的嚴重病例較多。而在理想狀態下,脊柱側彎應當從早期開始干預,才能讓“屠龍之術”無用武之地。

餘可誼介紹說,關於脊柱側彎的一個簡單的初查辦法就是前屈試驗,這是診斷脊柱側彎的重要方法。被測試者雙手平齊向前彎腰,彎腰時膝蓋不可以彎曲,如果有脊柱側彎,受檢查者的背部兩側是不對稱的。如果發現不對稱,就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拍片檢查。

脊柱側彎,千萬別等孩子長大了再說

正常人的脊柱從正面或後面看應該是一條直線,並且軀幹兩側是對稱的。餘可誼解釋說,如果從正面或後面看到脊柱有向左右方向的彎曲,就是患有‘脊柱側彎’。輕度的脊柱側彎可沒有明顯的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身體變形。較重的脊柱側彎可影響生長髮育,使身體變形,在胸後背部可隆起一個‘肋峰’,稱為‘剃刀背’,尤其在向前彎腰時更加明顯。這個時候應拍攝站立位的全脊柱正側位 X 線片,如果 X 線片顯示脊柱有大於10度的側方彎曲,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彎。

孩子有脊柱側彎了怎麼辦?

當家長髮現孩子出現脊柱側彎,應該就診於正規醫院的脊柱外科。餘可誼介紹說,醫生往往會先讓患者拍一個全脊柱X線片(學名:站立位全脊柱正側位X線片),來評估脊柱側彎的程度,輕度的脊柱側彎有時不需要治療,但是需定期隨診,醫生會依據患者年齡或側彎度數、畸形的類型、特點、節段、進展速度、患者骨齡發育及畸形對患者體態的影響程度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脊柱側彎,千萬別等孩子長大了再說

治療方案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餘可誼表示,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理療、體操療法、支具等。超過40度的側彎,由於支具治療已無效果,通常需手術治療。對先天性脊柱側彎的病人,則應採取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原則,目前最為常用的手術方式是半椎體切除和生長棒技術。

特發性脊柱側彎可以不開刀嗎?

餘可誼將脊柱側彎的病因分為:特發性脊柱側彎、先天性脊柱側彎、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彎、綜合性脊柱側彎。其中80%的青少年得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彎,之所以稱為“特發性”,就是因為目前還沒有發現病因,無法進行準確的歸類。

特發性脊柱側彎的保守治療方法包括觀察、支具治療。近年來,脊柱的矯形體操受到了比較多的關注。餘可誼表示,其實,體操療法的難點在於堅持。支具治療也要每天佩戴13個小時以上,如果在6個小時之內,可能患者反而不獲益。

脊柱側彎,千萬別等孩子長大了再說

餘可誼特別提到,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何觀察也被稱為一種保守治療方法,其實,觀察的概念就和家長們教孩子騎單車的道理相似。所謂的觀察治療,一般6-9月複查一次,拍攝站立位全脊柱正(側)位X線片來確認側彎是否具有進展性。

根據美國著名脊柱畸形專家Lonstein及其團隊的研究,他們觀察了側彎度數在5-29°的一組青少年病例,病人隨訪到骨骼發育成熟或者證實側彎明顯進展為止,結果發現23.2%的側彎發生進展,但僅18%需要治療,需要手術治療者僅1%。我們以Lonstein教授的這組病例為例,可以得出輕度特發性脊柱側彎治療的選擇比例從多到少分別為觀察、支具治療、手術治療。當然,隨著側彎嚴重程度的增加,支具治療、手術治療的比例會逐漸增多。

脊柱側彎,千萬別等孩子長大了再說

餘可誼的導師、著名的骨科專家邱貴興院士指出,國內的特發性脊柱側彎治療存在著“重手術、輕保守”的誤區。餘可誼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也逐漸認識到這種弊病,逐漸開始重視特發性脊柱側彎的保守治療。

專家建議

家長們首先要重視孩子的脊柱健康,做到脊柱側彎的早發現、發現之後,也採取科學的保守治療方法,不要輕信一些特效療法,大部分的脊柱側彎的孩子並不需要手術治療。

脊柱側彎,千萬別等孩子長大了再說

— END —

版 權 聲 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