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女子喬裝打扮參加春闈,考卷是一紙血狀,看蒼天饒過誰

又是一年的春闈,來來往往的考生絡繹不絕,看著一個個走進貢院的學子,主考官宋青山不免憂心起來,歷年的春闈許多學子進京趕考,但是能得功名的又有幾個人!就在自己宣佈考試開始之後,一個個都開始奮筆疾書起來,可是讓宋主考奇怪的是有個考生只是埋頭咬緊筆桿,卻一個字並未書寫,雖然自己幾次提醒,可是這個考生一直都沒有要動筆意思。

等到頭考結束,一個個考官前去收取試卷,卻發現一個一名考生氣絕身亡,歷年來也不是沒有考生自盡,但是這個考生的試卷之上寫著告狀兩字,不免驚動了主考官宋青山,待他來到考生面前正是那個不書寫試卷的考生。

民間故事:女子喬裝打扮參加春闈,考卷是一紙血狀,看蒼天饒過誰

​待仵作檢驗之後本想把這屍體移走,可是一番查驗下來,發現這個考生竟然是個女子,女扮男裝冒名進入這個考場,待尋來這個考官的所在地的縣丞,才知道這個女子竟然是冒名考生的妻子,曾經多次跑到衙門告狀洛河縣縣令貪汙受賄,把罪責扔給自己丈夫,導致自己丈夫含冤入獄,最終慘死在牢獄之中。本來多次跑到衙門,後面沒來了,縣丞以為是放棄了。沒想到竟然跑到貢院這地方,以死明志!

宋青山本想把這份死狀轉交給洛河縣所在的知州衙門,可是轉念一想,這女子都跑到這裡告死狀了,估計是洛河縣所在的知州跟縣令也是官官相護,而且這女子竟然如此剛烈,冒名進貢院只為一紙述狀。於是宋青書決定親自前往這洛河縣一探究竟。

這天宋青書帶著僕人來到這洛河縣城,沒想到還沒進城門口,一群官差就在城門口收取進城費,偶爾還對進城的女子動手動腳,而那些女子都是一臉忍耐,就連僕人都看不過去,卻被宋青書阻止了。過了一會輪到他們檢查了,官差粗暴的打開了包裹,看到包裹裡面只有幾件粗布麻衣,立刻催促他們快點走,還大聲對著同僚說道:“遇到了兩個窮鬼,媽的一點油水都快沒了,等會還要孝敬上頭!”

“我這裡也不是一樣!如今現在都快沒人到我們縣城了,都是這些外鄉人,還都是一群窮鬼。”

宋青書默默在一旁,聽著官差的互相抱怨,也對這洛河縣城有了一番大致的瞭解。再看看天色也已經很晚了,宋青書主僕兩人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件破舊的客棧住宿。晚上與店主閒聊才知道,這大街為什麼沒有店鋪開門!本來這洛河縣也是安居樂業的小縣城,幾年前那個洛河縣縣令上任以來,大夥的日子就開始不好過了,每天官差巧立各種名目收取各種賦稅,後來朝廷整頓,才稍微收斂了起來。宋青書也藉機詢問關於劉席的事情(赴死女子丈夫的名字),可這店主一聽到劉席的名字,頓時酒醒,連忙搖頭說不認識,這閒聊也到此結束了。

民間故事:女子喬裝打扮參加春闈,考卷是一紙血狀,看蒼天饒過誰

隔天大早,宋青書主僕兩人還沒睡醒,就被幾個官差押到了縣衙牢獄裡面,宋青書叫嚷著自己犯了什麼罪,可是那牢頭冷笑道:“你犯了什麼事情,自己還不清楚。”說完就要大刑伺候。宋青書也是見慣了這種場面,叫牢頭到自己耳邊說了幾句,這牢頭頓時沒了剛才的惡臉,反而笑臉相迎,還把這宋青書主僕兩人請到了稍微乾淨的牢房裡面,說道:“大爺,你稍等,等會我去疏通下你就可以出去了!”見牢頭出去了,僕人一臉不解的問道:“老爺為什麼這牢頭?”

“上樑不正下樑又會好到那裡去!我不過是拿出我自己這幾年積攢的俸祿而已。”

“那不是老爺準備告老返鄉存的嗎?這這怎麼可以!”

“先買個平安,你也別亂說話,我們先出去一切之後再說。”

不多時,剛才把牢頭就把兩人請了出去,也不免的提醒宋青書主僕兩人:“這洛河縣,劉席是個禁忌,而且近端時間,縣老爺也是抓了一大批跟劉席有關的人。”

宋青書不免問道:“這是為何?”

民間故事:女子喬裝打扮參加春闈,考卷是一紙血狀,看蒼天饒過誰

“還不是劉席的那個死婆娘,聽說跑到貢院寫了一封血狀紙,縣太爺怕上頭來查,不免的激動一下,我們這小縣城怎麼可能回來那種大官。不過這位大爺,這日後也少在問關於劉席的事情,這牢獄待多了也是傷身體的不是!”

說完就把宋青書主僕兩人請出了大牢,宋青書兩人回到了客棧卻發現客棧店家十分驚訝,與宋青書主僕對視也是黯然低下頭,慌忙叫小二拿出行禮給宋青書二人,自顧自離開了。客棧外宋青書帶著僕人往縣城外走去,僕人不免疑惑道:“老爺,這案子你不查了?”

“查!當然要查。”

“那這為何要離開?”

“當初我明明吩咐封鎖消息,可是小小洛河縣令竟然能得到消息,估計當初那個縣丞也收了這縣令的不少好處,我們先把這些觸角斬斷,再來好好審審這洛河縣令。”

說完,宋青書主僕兩人快馬加鞭的趕回了京城,當天夜裡在花樓之中找到了當初那個縣丞,一番審問之下終於知道這一切的來龍去脈。

民間故事:女子喬裝打扮參加春闈,考卷是一紙血狀,看蒼天饒過誰

當年朝廷整治腐敗,雖然“大魚”都被捕獲,可還是有一些“小魚小蝦”逃過了這張大網,這洛河縣令就是其中之一。而這洛河縣地處偏遠,而這小地方孝敬的銀子也是少的可憐,根本沒被登記在冊,所以逃過一劫。而洛河縣令卻時刻提心吊膽,於是託人孝敬銀子給這縣丞。縣丞見此人根本沒有在名單之中,而且自己還可以貪墨一筆銀子,不免就動了一些心思寫了一封信件給洛河縣令:叫這洛河縣令最好找一個替罪羔羊。於是時常替平民鳴冤的劉席就成了替罪羔羊,最終慘死牢獄之中。縣丞根本不知道自己一時貪心竟然害的一個人無辜枉死,後來這劉席的娘子上京城告狀,縣丞得知此事之後根本沒有絲毫愧疚,還多次找藉口安撫著劉席娘子想要拖延她告狀,沒想到這劉席的娘子竟然假冒劉席之名參加春闈,後來貢院出事,為了不波及自己,於是寫信讓洛河縣令近來多多注意來往的外鄉人,沒想到最終還是被宋青書查了出來……

隔天早朝,宋青書把這劉席一案遞交給當今聖上。聖上閱後勃然大怒,當即下令徹查,並且嚴加審問,把那些逃脫法網的人都繩之以法。案子結束了,這劉席娘子的屍體也被送回了洛和縣,返鄉的那天所有村民都出來幫忙,幫劉席娘子跟劉席一起風光大葬,更為了他們樹碑立傳,讓後人謹記……

道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犯下的罪都會得到應有的懲罰,不要自以為能躲過法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