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劉賢書之父時日無多,可他一心惦記家中祖傳的游龍硯

婺源縣是個偏遠的小縣城,因為地處龍尾山旁,故而婺源縣做的硯臺有稱為龍尾硯。

縣城裡有做個硯臺的人家,家裡祖祖輩輩都是做硯臺的,而這家中更有傳言有一端游龍硯,這硯臺磨墨之後仔細觀之,彷彿有條龍在游來游去而得名,可是這也只是傳言,根本沒有得到證實過。

可劉賢書知道這硯臺是確實存在的,說這劉家祖祖輩輩都是做硯臺的,可不知道為何到了劉賢書這一代開始家道中落,尤其是這劉賢書,名字取得是讀書聖賢,可是做人根本偷奸耍滑,靠著祖輩的名聲,騙吃騙喝,最後事情敗露,劉父不得已只能變賣祖產來維護自己的兒子。

劉賢書卻一點也不感恩戴德,繼續在外流連煙花巷柳,徹夜在賭場狂賭,再多的祖產也經不起劉賢書這樣敗家。最終劉父知道自己兒子的所作所為,急火攻心,昏倒在家中。

民間故事:劉賢書之父時日無多,可他一心惦記家中祖傳的游龍硯

還好家中僅剩的老僕發現及時,才搶救過來,可是大夫診治之後,說自己無能為力,讓老僕早做準備。老僕幾經輾轉終於在一個酒家的後巷之中找到了昏睡的劉賢書,澆了幾盆水才把劉賢書叫醒,把他父親的狀況告訴他。

第二日,清早劉賢書一改往日的邋遢,仔仔細細洗漱了一番來到自己多月未見的父親身旁,嚎啕大哭。老僕以為自家的少爺,得知自己父親病重終於痛改前非,可是在屋外聽到接下來的話,讓老僕知道自家的少爺根本沒什麼改變。

“父親你可別死啊,你死之前也把我們家祖傳的游龍硯告訴我在哪裡啊!父親大人!父親大人你快點說話啊!”

民間故事:劉賢書之父時日無多,可他一心惦記家中祖傳的游龍硯

老僕實在聽不下去了,進到屋內打斷正在痛哭索取硯臺的劉賢書,說道:“少爺,大夫說老爺需要靜養,你這樣會使老爺更快的離去。”

聽到這番話,劉賢書立刻停下痛哭,跟一個沒事人一樣。劉賢書看到正在照顧父親的老僕,自己也沒什麼幫得上忙的事情,於是自顧自的在家裡四處搜尋起來,看看那個游龍硯藏在哪裡!可是把家裡翻了一個底朝天,也是沒有找到。這時,劉賢書看到端藥的老僕,突然想到老僕在自己家中這麼多年,父親也把老僕沒當成下人,這游龍硯老僕有可能知道在哪裡,一想到這個可能,劉賢書馬上攔住了端藥的老僕逼問游龍硯的下落:“我說老傢伙,家裡的游龍硯是不是被你藏起來了,我把這家都翻了一個底朝天都沒找到!”老僕一心想去送藥,只能支支吾吾的回應了幾句。

可是劉賢書看來,這老僕完全就是想要應付自己的樣子,於是直接動起手來,就連端給自己父親的湯藥都打翻在地,而劉賢書還是渾然不在意,一心逼問游龍硯的下落,打了老僕半天,也沒能從老僕口中得到一字半句,暗自罵了一聲晦氣,就離開家,又打算跑去賭場,去賭博一場。早上尋找那游龍硯的時候正巧發現了書房角落藏的幾百兩的銀票,自己可以賭場揮霍一番了。

民間故事:劉賢書之父時日無多,可他一心惦記家中祖傳的游龍硯

直到劉父發喪的那天,也未見到劉賢書的人影,可是一群討債的人全把發喪隊伍攔在半途,老僕好說歹說在讓發喪順利進行,直到半夜老僕在看到一個衣衫破爛的人倒在屋外,老僕仔細一看正是自家少爺,原來劉賢書在外欠了一大筆的債務,本想著父親死去拿游龍硯抵債,可是自己根本沒找到那個硯臺,被債主找到毒打了一番,老僕看到劉賢書破落衣衫之下的傷痕,自己的心情猶如絞痛,正準備說出硯臺下落的時候,劉賢書說道:“只要有了游龍硯,償還那些賭債繼續花天酒地的生活了!”

老僕看到眼前的少爺根本沒有絲毫悔意,於是遵從了老爺遺願,把那游龍硯藏在了龍尾山下了。而那游龍硯傳言也從此消失,沒有人再能見到。

道理:有些人不管你如何拯救都是扶不起的阿斗,雖然不斷為他們補償錯誤,可是他們一點悔改之意都沒有,只有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才能正在發現自己錯誤,開始悔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