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愛才能擁有愛

《愛有8種習慣》通過富有啟發性的故事和寶貴建議,向我們展示出:通過培養慷慨、靜默、求真、坦誠、遊戲、寬恕、慈悲和社群等簡單卻意義深遠的愛的習慣,我們就能創造完滿而有意義的生活。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重要的習慣時,我們就能祛除不安全感的掌控,做出人生自由的選擇,轉而擁抱存在於所有人心中的巨大力量和慈悲。

通過探索這些習慣並系統地將它們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你會慢慢拋棄恐懼,不再受到阻礙,讚美並分享按住心中的愛,找到勇敢而充滿創造力的聲音。

相信各位書友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接下來的40條《愛有8種習慣》中的哲理獻給大家,願每個人都能開始充滿活力的歡快生活。

1. 當愛從我們心中流出時,更多的愛會流入我們心中。我們給予的越多,我們的人生就越有活力,精神就越強大,生命越深刻。

2. 慷慨意味著付出時間、資源和精力,但是,也意味著消除人們的顧慮,能夠並樂意從他人的視角來看待世界,並放鬆我們自身繃的緊緊的神經。

3. 當你面對挑戰時,慷慨的回應總在某種程度上讓這種挑戰向好的方面轉變。

4. 小小的善意可以對他人的感受產生重大影響。不要將你的善意僅僅限定在每年的特殊時刻,而應該隨時向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伸出雙手,讓他們知道你惦記著他們,正在將愛給予他們。

5. 感恩是富足的秘訣。想想過去或現在讓你心懷感激的人。你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自己思考,如何創造性地回報自己的社區。

6. 有時候慢性恐懼會對我們產生微妙但極具破壞性的力量,此時,靜默對克服這種力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7. 人類的大腦被注入了過多的恐懼,如果不經常進入靜默中,我們根本無法發揮想象力、同情心或幻想所具有的潛能,而這是獲得這些解決方案所必不可少的。

8. 消極的、條件反射式的人生定位,不會給學習留下容人之處。它讓我們相信,自己已經懂得了所有的事情。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就無法瞭解至愛者在我們的生命和世界中呈現出來的東西。

9. 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基本上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因為涉及許多我們必須承擔和旅行的責任。當我們進入靜默時,我們就超越了自我,能夠更輕鬆地承受這些日常生活的壓力。

10. 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夠正確看待每件事情,能夠笑對過去24小時中的數百個小錯誤,那麼,你就進入靜默中了。

瞭解愛才能擁有愛

11. 實踐求真習慣的本質,就是我們必須追隨真理,而不是讓它追隨我們。真理並不聽從我們的計劃。

12. 在淨化良知的過程中,求真的習慣就會以我們為管道,來糾正基於恐懼的文化造成的偏見和不義。當我們聽到它的呼喚時,它會鼓勵我們採取行動。

13. 每當恐懼引誘我們放棄正道時,至愛者就會再次要求我們去實踐求真的習慣。繪製真正的人生航道的方式,其特徵就是搖擺不定的信心和外在的阻力。

14. 要知道,你並不孤單,並不是只有你需要找到勇氣來抗衡別人對你的期望。你可以結交那些有過類似經歷的人,聆聽他們的故事並從中獲益。

15. 意識到沒有真理能夠讓你完全脫離恐懼。也許我們偶爾需要暫時與他人斷絕聯繫,以便為日後的重新聯繫奠定更健康的基礎。你必須暫時拋棄舊的、具有破壞性的人際交往模式。

16. 如果你在踐行真理中感受到了掙扎和迷惘,記住,這種衝突絕不是最終的結局。

17. 讓我們與他人意見分歧時,坦誠相待會讓我們接納並珍惜這段寶貴而持久的人際關係。如果我們能夠分享不同的看法並彼此尊重,這是我們能給予他人的最大讚美。

18. 通常情況下,我們不會坦誠而謹慎地克服與他人之間的分歧,而是如履薄冰,甚至在某些不快的場合完全避免接觸。

19. 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和敏銳度,我們就能儘量不疏遠他人。我們相信,巧妙得體的言辭能讓愛情、家庭、企業、宗教社區或任何其他系統變得更親密,甚至更持久。

20. 我們沒有辦法來決定或引導別人如何回應我們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竭盡全力也未必會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這種情況下,懷著愛的態度來真誠地實踐坦誠的習慣,本身就已經足夠了。

瞭解愛才能擁有愛

21. 試圖挫敗或羞辱他人或忽略其感受,或者將自己的信條強加於他人之上,都沒有體現出坦誠。殘忍是恐懼的習慣,而不是愛的習慣。

22. 有時候我們需要置身事外的第三方來緩解緊張局勢,創造機會來進行心平氣和的對話。

23. 表明彼此的配合多麼重要,並詢問對方是否有心情和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艱難的對話,這是實踐坦誠時可以利用的兩個關鍵戰略。你的努力可能存在風險,也可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24. 遊戲的習慣能真正改變我們大腦的化學物質,讓我們得到釋放,發揮我們的想象力,並儘可能地變得有創造力、有建設性和快樂。

25. 通過遊戲,我們變得更有創意,感到神清氣爽,而不會沉悶呆板,其他人能更輕鬆地接近我們,我們的觀點也變得更加深刻。

26. 遊戲幫助我們以恰當的距離來觀察生活自身所產生的焦慮,但並不認同它,同時,它也讓我們記起與生俱來的創造力以及處於自我核心之中的愛。

27. 在寬恕時你不必與作惡者重新建立聯繫,並且,通過寬恕別人,我們自身獲得自由,而這將有助於你實現心中最深切的願望。

28. 無論事情嚴重與否,無論對方是親人、熟人還是同事,實踐寬恕的習慣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給予自己繼續生活和前進的自由,將視線投向未來的光明,而不是身後黑暗的隧道。

29. 當我們在意志上無法寬恕時,我們卻可以渴望寬恕。無法徹底原諒那些傷害我們或我們親人的人,只要做出“寬恕是可取的”的決定就足夠了。

30. 當我們不再相信自己必須十全十美的時候,要原諒他人就容易多了。決定寬恕成敗與否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相信自己可以痊癒。

瞭解愛才能擁有愛

31. 我們不能強迫自己去寬恕,尤其當我們言不由衷的時候,這樣做毫無用處。

32. 請記住,你並不是在努力與這個人或這些人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你的目標不是讓人際關係復原,而是放下蠶食著你心靈的舊關係。

33. 你不能離群索居,獨自一人無法保持健康,無法治癒創傷,也無法茁壯成長。我們不是單個人的,而是由人組成的大家庭。

34. 社區不只是個體的集合,而是將人們聚集起來,努力拋棄各種充滿恐懼的自我,打開心扉,讓內心的至愛者流向他人,實現能量的持續流入和流出。

35. 傾訴是創建群體的開端。即便僅僅給一個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打個電話,僅僅聽到他或她的聲音,就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我們的身心靈會記住對方的聲音。

36. 每當我們將一個人非人化、妖魔化或標籤化時,我們就斬斷了自身與我們的人性根基之間的聯繫。

37. 相信我們的未來比我們當前所處的陰暗困境光明的多,並能將那種希望傳遞到我們的靈魂深處。

38. 有益的慈悲並不會越俎代庖,代替他人解決問題,而是幫助對方尋找對策。

39. 你需要數個星期或數月的持續努力,但每天,你都在越來越努力地讓自己的靈魂綻放出來。

40. 在實踐有益的慈悲之時,記住始終要相信每個人都對自己的人生、家庭和社區充滿了希望和夢想。

本書思維導圖:

瞭解愛才能擁有愛

瞭解愛才能擁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