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區探索功能社區健康管理新模式

功能社區是指由學校、企業、機關等相同處境人群構成的社群,是青少年和勞動力人群聚集的場所。近年來,功能社區人群的健康越來越受到關注,很多城市在這方面的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

在第九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職業人群慢病管理論壇”上,深圳市南山區慢性病防治院慢病科主任王長義分享了南山區區委大樓功能社區健康管理的經驗。

深圳市南山区探索功能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

王長義

南山區是深圳市科技園所在地,2017年GDP超過4600億元, 是廣東省第一經濟強區,擁有上市企業144家,擁有大量年輕的勞動力人群,是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貢獻者。然而,他們因為加班熬夜、缺乏身體活動和不合理膳食、壓力較大等因素,將自身置於亞健康狀態。但是他們的健康並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關注,所以說非常有必要針對這個人群進行健康管理。

我們的項目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區委大樓的幹部、職工人群的健康管理,探索一種模式,探索在這種功能社區下,如何開展對於職業人群進行一個健康管理技術方案,希望把它能夠應用推廣到其他的高科技園區,或者是一些大型的寫字樓。

健康管理是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諮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其中,最關注的就是高危人群,這是健康管理最核心的內容。健康管理的內容和基本步驟包括健康體檢、健康評估、健康干預。

我們通過做這個項目,第一是希望及時識別重點慢性病高危人群,評估生活行為相關危險 因素,開展重點慢性病的疾 病風險評估,針對危險因素 進行個性化健康干預。第二是希望降低目標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水平,促進早診早治,控制重點慢性病患病率及併發症發生,提高目標人群生命質量,有效保障南山區幹部職工健康。第三是開發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健康干預閉環管理、線上線下粘合度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健康管理信息管理系統 。第四是探索科學有效、操作性強的功能社區職業人群健康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功能社區群體特點的疾病風險評估模型和健康干預技術體系。

我們在南山區委大樓A座29樓設立了約130平方米大小的南山區慢性病防治院健康管理中心,非常方便,且可及性強,不出寫字樓就可以得到服務。我們在健康管理中心設立了三個區域,第一個是健康監測區,裡面有健康小屋,還能做體質測試,也有身體成分測試儀、精神壓力分析等等;第二是健康評估區,可以在這裡建立健康檔案,進行中醫體質辨識,生活方式評估和疾病評估;第三個是健康干預區,在這裡可以得到飲食、運動、中醫養生等多方面的指導。另外,為了提高服務對象“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以健康管理中心服務流程為主,我們結合微信平臺、APP推送體檢和健康信息,實現閉環式的O2O(線上線下)健康管理模式。

根據高危因素的不同,以三個月為一個健康管理強化週期,一個自然年為年度質控節點,我們進行了服務對象的干預效果和依從性的個體和群體評估,以及項目實施過程的效果評估。從2017年1月-12月,健康中心共檢測651人,其中7臺設備投入使用11754次,跟蹤隨訪了352人,對251人的歷年體檢報告進行了解讀,重點干預了66人,普通干預了336人,對249人進行了健康教育。結果顯示,干預後異常指標的改善率都大大提高了,且隨著干預時間的增加,干預效果越好,改善率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