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8月15日:登瓦屋山

「每日一诗」8月15日:登瓦屋山

「每日一诗」8月15日:登瓦屋山
「每日一诗」8月15日:登瓦屋山

瓦屋山:亚洲最大的桌山,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眉山市洪雅县境内,现为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峩:通峨,峨眉山,在四川境内。

岷: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

辟支崖:也称辟支岩。在瓦屋山光相寺前。

弥勒洞:在瓦屋山东面峭壁下有洞名为燕子洞,右有巨佛守门,左有一擎天柱撑持,洞深数里,可容千人。

西方世界:即西方极乐世界,佛教用语。此世界的民众皆是“诸上善人”,所以无诸痛苦,故名“极乐”。

超伦:超群,出众。

「每日一诗」8月15日:登瓦屋山

摄影:余传鑫 摄于瓦屋山风景区

「每日一诗」8月15日:登瓦屋山

张三丰,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元末明初儒者,武当山道士,武当派开山祖师。善书画,工诗词,创太极拳。

张三丰曾在瓦屋山修炼。《登瓦屋山》抒写作者登上瓦屋山之所见所感,立意高迈,描写细腻。

开篇即抓住瓦屋山的特点“高远”,渐次展开。在与峨眉、岷山的对比中表现瓦屋山,峨眉、岷山巍峨高耸,瓦屋山力压二山。登上山顶,极目远眺,视野辽阔,眼界为之一新。山林茂密,山峰列阵。风雨来时,声势浩荡,虎虎生威,以龙神腾跃极状山雨之猛烈。辟支岩、弥勒洞是瓦屋山的两处景观,有千秋雪、无半点尘,写山上高寒、清冽,纤尘不染。最后一句,写出登顶后“一览众山小”的超然和如临仙界的飘然。

诗歌在描摹景物时能紧扣瓦屋山的特点,并从多个角度切入,摹写充分。登顶后的感受亦是围绕“高远”二字展开。通过将客观与主观、正写与侧写、实写与虚写相结合以突出主题,抒发心情。

鸣谢:屈雅红(专栏作家 大学教授)

「每日一诗」8月15日:登瓦屋山

书法:德阳广播电视台台长 游光辉

本文转载自:央视重大主题宣传新媒体“1号线上”【央视荐诗】,8月15日:登瓦屋山,屈雅红(专栏作家,大学教授)。

审稿:谭光辉

举报城市不文明行为,请扫码关注微水富,点击右下角“曝光台”进行图文上传。

「每日一诗」8月15日:登瓦屋山「每日一诗」8月15日:登瓦屋山
「每日一诗」8月15日:登瓦屋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