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學教授給自己未成年兒女的一封信(值得每個家庭學習)

  親愛的女兒、兒子:

  14年前,你倆正式加盟我家。從此,家裡有了不一般的生氣與活力,我不僅榮幸升格成為父親,而且有了專屬的“小棉襖”和“開心果”。當每天拖著一身疲憊回家,“一見你就笑”。謝謝你倆!

  14年後,當我望著逐漸比肩高的兒子,不屑拉我手的女兒,時時感到茫然、失落,有時甚至悲從中來。哦,你們都長大了!

  小時候,你們常常對我說不願意長大,永遠要像現在這樣偎依在父母懷裡。其實,我何嘗不想呢!然而,天意不可違,長大了是件好事,這是自然規律。但長大也不盡是好事,你們將會面臨初涉人世的諸多挑戰。作為一介布衣書生,一名無權無勢的父親,我有莫名的擔心、害怕、焦慮和恐懼,唯恐生活會戲弄你們、欺騙你們、傷害你們,作為父親卻無能為力。這是何等的殘忍!現在我力所能及的,是把自己的一顆憐愛之心和一點人生經驗捧付給你們,也許日後對你們有用。

  漫漫人生路上親情友情愛情不可少。記得你們剛滿百日,我因公出差去廣東,在電梯口看著淚眼婆娑的兒子,也差點掉下眼淚。還有女兒,無論多晚多餓,非得等媽媽回家後才肯一起吃飯。這就是親情。寶貝們,無論走多遠、跑多累、有多晚,家永遠是你們歇腳避風的港灣。但家畢竟太小、太窄,你們需要走出去瞧瞧外面的世界。實際上,友情的陪伴會比父母更長、更久。兒時的玩伴兩小無猜,少年時的友情更是彌足珍貴。希望你們在中學階段有一批“臭味相投”的同學、夥伴,一起踢球,一起嗨歌,一起八卦,更希望其中有幾位能成為你們一生的知己之交。當然,有異性朋友、有模稜兩可的愛情,我也不反對,相信你們有能力處理。就像兒子在第一次收到“我愛你”紙條時的答覆,“我也很愛我自己”。請謹記:志同道合者可遇不可求,初戀和人生伴侶更是稀世珍寶,需要耐心等待,並倍加珍惜。

  快節奏生活中健康與幸福最為重要。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請你們永遠要把生活擺放在正確位置上。生命中生活第一,生活中健康第一。大多數人秉承“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我也同樣。你倆都是普通人,也大抵如此。兒子喜歡踢球、喜歡活動,女兒喜歡田徑、喜歡游泳,希望你們能繼續保持運動的好習慣。我希望你們能通過合理飲食,持之以恆的體育鍛煉,避免不良習慣和嗜好的誘惑;同時要積極預防疾病,自覺尋求醫療保健方面的幫助,以及具有身體健康的廣博知識和高度責任感。但健康不僅是身體健康,還包括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靈與肉、物質與精神的完美結合。同樣,幸福不僅是快樂的情感體驗,也是自我實現和心理潛能的優化,更是良好心態、寧靜心靈的和諧統一。因此,你們放學回家,我常問的第一句話往往是“今天開心嗎,高興嗎”。可見,幸福之路就在你們腳下,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請相信:積極、健康且幸福地生活,這是一種極致的生命境界。

  紛繁複雜社會中讀書學習是為上策。年少時,一定要認真讀書學習。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有道理的。因此,你們現在有讀書條件和學習機會,看看論語孟子,讀讀唐詩宋詞,聽聽古典音樂,背背英文單詞,記記數理公式,這是童子功,其利無窮。我始終認為,年少時一定程度的“死記硬背”是必需的。至於你們的學習成績,我是不擔心的,像現在這樣保持在年級中上水平就可以了。我更關心的是你們能在中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善於學習、高效學習。在這裡,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謹此鄭重建議,女兒的學習習慣和兒子的學習方法,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因為讀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也是你們中學後“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特別希望你們多讀些經典名著,在生命與靈魂的深處與大師相遇、神交,既是一種學習提高,也是一種幸福享受。在這紛繁、浮躁、喧囂的社會中,能讓心靜下來的唯有書,唯有通過讀書與大師“對話交流”,才能徹底“禪定”。另外,我雖不主張“學而優則仕”,但通過讀書學習,去經世濟民、學以致用,則是十分支持的。希望你們把“窮理”與“經世”結合起來,勇於任事,“論須有益於社會,文須有益於人民”,反哺社會大眾和父老鄉親。

  把功名利祿居心於有意與無意之中。年少時,誰沒有功名利祿、光耀祖宗、報國報民之心?這也是一種理想抱負和人生追求。可是,你們千萬不要被這種功名利祿矇住了雙眼。我的人生經驗證明,名利畢竟是身外之物,尚有更重要的事等著你們。具體梳理如下:一是積澱智慧。這是比知識更重要、更有用、更有力量的利器。二是培育勤奮。我常常對學生說:“你們比我聰明,但我比你們勤奮。”勤能補拙是良訓。三是保持上進。具有積極上進的人生態度,任何困難挫折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插曲。四是發現機遇。能夠發現並抓住機遇,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但機遇只垂青於有準備的大腦。五是刻意低調。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成績面前要低調,失敗面前要高調;做人要低調,做事要高調。一句話,要勤於耕耘,少問甚至不問結果,這樣就能把功名利祿居心於有意與無意之中。不忘初心,把握現在,想到未來,就能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義,實現無為而為之。要堅信:春華秋實的輪迴,且命運總是公平的。

一位大學教授給自己未成年兒女的一封信(值得每個家庭學習)

  14歲,你們告別了童年期,我沒有準備鮮花和獎盃,也沒有購買蛋糕和禮物,只有30年前與周向潮伯伯合著的第一部書《初涉人世的十大挑戰》送給你們,權且作為生日禮物吧,也請你們理解父親的窮酸和寓意。

  14歲,你們進入了青春期,我和你們的媽媽也將進入更年期。我們需要互諒互幫互讓。我衷心希望:14年前,父母是你們的驕傲;14年後,你們是父母的驕傲。作家汪曾祺曾說,“多年父子成兄弟”。我同樣盼望,你倆也能成為我和你們媽媽的“兄弟姐妹”。(作者:俞國良,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