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高效」保送」下的富士康 是在畫圈還是畫餅?

在爭議和質疑聲中,富士康刷了多個紀錄,36天閃電過會。這家被譽為“獨角獸”的代工巨頭,是能夠真正支撐起“工業互聯網”的藍圖還是虎頭蛇尾?

36天高效”保送”下的富士康 是在畫圈還是畫餅?

富士康是一家靠做代工起家的企業,然而由於利潤率過薄等原因,富士康不想在做代工企業了。他想要做別的,就是人們常說的企業轉型。毫無疑問,富士康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一方面,做代工遇上了天花板,發展不上去了;另一方面,富士康想擺脫上游企業對其控制和擺佈。這也正是富士康的尷尬和無奈。

富士康像眾多遇到困難的企業一樣,在沒有很好出路的情況下,樂於談未來。富士康提出的轉型目標是構建工業互聯網企業。不過工業互聯網目前大多還處於勾畫藍圖和構建階段,並沒有真正落地。

在爭議和質疑聲中,富士康刷了多個紀錄,36天閃電過會。這家被譽為“獨角獸”的代工巨頭,是能夠真正支撐起“工業互聯網”的藍圖還是虎頭蛇尾?

智造還是製造?

富士康股份在招股書中說,其擬募集273億元打造的智能製造八大平臺,其中智能製造領域涉及的募投資金就達到了173億元,佔募集資金總額的63%。

那麼,我們來看看富士康的智能製造產業是否已經搭建起來,或者有成熟的平臺,能否支撐其大工業互聯網的野心。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也就是這次上市的主體富士康股份,真正成立時間僅有不到3年。不過通過與鴻海系的一系列資本運作,目前富士康股份旗下境內外子公司已達60家,且結構複雜、關聯交易多,這為日後富士康上市後的關聯交易埋下隱患。

與此同時,從公開信息來看,富士康目前尚未在智能製造等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有什麼建樹。

雖然富士康股份的招股書從頭到尾幾乎未提到“代工”。但從其招股說明書上來看,蘋果、亞馬遜仍是富士康股份主要客戶之一,存在不穩定性。目前蘋果等廠商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份額和前景並不樂觀。一旦這些大客戶出現萎縮,富士康股份勢必將受到影響。

36天高效”保送”下的富士康 是在畫圈還是畫餅?

這次富士康股份募集資金重點投資的八個領域包括: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能擴建等。

實際上,富士康股份這次投資的重心還是在手機制造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在招股書中提到一句話:其餘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等項目的實施不僅會提高公司技術水平、研發實力和生產效率,也有助於緩解富士康股份所面臨的用工難以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問題。

我們再來看看富士康背後的“代工帝國”鴻海精密,從謀求轉型開始,其就在尋找新的市場風口。收購諾基亞、夏普部分資產,做電商,進入汽車產業、網約車,投身雲計算,投資創新工場,涉及區塊鏈,似乎哪裡火爆哪裡就有鴻海系的身影。

但是從其財報上看,鴻海精密智能產業的比重並不大,且大筆投入的新業務幾乎沒有在業績上見效。鴻海精密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鴻海精密營收為1.08萬億元新臺幣,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然而鴻海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39%,出現9年以來的最大降幅。當前富士康的淨利率也不足5%,2017年營收和淨利潤增長屬偏低水平。鴻海系整體轉型的成效並不明顯。

“血汗工廠”標籤如何摘?

人們對富士康似乎有一種誤解。目前,富士康為高科技企業代工,外界就有一種印象:富士康是一家高科技企業。不過,從目前富士康的員工組成比例來看,富士康還是不折不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其在中國的僱工就已超100萬。這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說,太嚇人了。

36天高效”保送”下的富士康 是在畫圈還是畫餅?

而這次鴻海系啟用的富士康股份,將其由原名改為富士康,也有提升老富士康高科技企業形象的意味,不過太容易讓外界混淆。

過往中,富士康被打上了“血汗工廠”的標籤。而富士康要發力智能製造,在引入大量機器人的同時,其必然要面臨減員的問題。目前富士康與員工之間的矛盾已經激化。對於這樣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能否真正處理好員工的安置問題也是個挑戰。一旦處理不好,或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

那麼,富士康能否真正擺脫代工身份?這恐由不得富士康來決定,目前在整個鴻海系中,代工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對於富士康而言,為其帶來巨大營收的代工依舊不能輕易拋棄,要撬動龐大的工業互聯網產業也非易事。

36天高效”保送”下的富士康 是在畫圈還是畫餅?

同時,富士康的代工是整個產業鏈條中一個利潤率極薄的環節。在代工上,富士康幾乎無核心競爭力可言。如果富士康不想做代工,那麼,以蘋果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很快就會找到替身,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若富士康轉型成為工業互聯網企業進展不順利,而又失去了代工項目,富士康的麻煩就大了。企業利潤下滑,郭臺銘該如何向投資者交代?

至於,工業互聯網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或許郭臺銘也未必能夠說清楚。

A股投資風格轉換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這次富士康的上市,對A股意義非凡。

富士康只用了36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從申報到獲批的全部流程。而其他公司則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走完全部審批流程。無疑,富士康創造了A股市場IPO的審批記錄。這從側面反映了獨角獸企業上市綠色通道的高效率。也提現了相關部門對加大對新科技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由此可以斷定,海外發行的獨角獸企業將以IPO的方式迴歸A股的序幕正式拉開,此舉必將對A股未來的走勢,以及投資觀念產生深遠的影響。

專為科技股迴歸的即報即審原則取得了成效。隨著科技的進步,創新驅動成為了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礎。以實力獨角獸為代表的海外上市科技股陸續迴歸A股市場,必將成為股市炒作的熱點和重心。

36天高效”保送”下的富士康 是在畫圈還是畫餅?

其實,多少年來,證券市場的投資者一直比較關注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為代表的科技股,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優質股票只能在海外上市,讓眾多投資者望洋興嘆。投資者只能將眼光放在釀酒行業、房地產行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眼看代表新經濟成長公司的高速發展,錯過眾多良機。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富士康的快速上市,有利於扭轉A股過分注重傳統產業的風格。中國證券市場將迎來與科技新時代同步發展的機遇,富士康成功登陸A股,也意味著新經濟的動力和新藍籌科技股隊伍的不斷壯大,拓展了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理念,投資機會增加、投資風格的轉換。

新經濟成為投資熱點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新舊動力轉換期。富士康的上市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投資機遇。尤其是,未來將有一大批真正的科技公司的上市,未來的投資熱點將圍繞以新藍籌股為代表的新型經濟。

富士康的上市將打破證券市場的現有格局,建立新格局。業績穩定增長的科技公司,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富士康的快速上市體現了國家對有實力科技企業的大力支持,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資本敏銳地察覺到了富士康上市中傳遞出的非同尋常的信號。順應發展趨勢,資本迅速把握機遇,獨角獸科技企業迴歸A股上市或成潮。

36天高效”保送”下的富士康 是在畫圈還是畫餅?

毫無疑問,富士康的上市標誌著中國證券市場拉開了新的序幕,投資科技成長股的機遇正在到來。

對於證券市場來說,富士康的上市有非凡意義。但是,目前看來,富士康的未來發展並不容我們樂觀。當投資者的熱情消退以後,業績才是資本市場的試金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