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甜白釉《永樂甜白釉》永樂甜白釉鑑定方法

甜白是永樂窯創燒的一種白釉。由於永樂白白瓷製品中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尤其是脫胎製作工藝極其複雜,大約需要幾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極瑩潤,能照見人影,比樞府窯卵白釉有更加明顯的乳濁感,給人以溫柔甜淨之感,所以又稱"蔥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

明永樂——甜白釉《永樂甜白釉》永樂甜白釉鑑定方法

永樂甜白這種高質量白瓷的誕生,為青花、釉裡紅的彩繪作了很好的襯托。由於黃釉始於明永樂朝,即以鐵為著色劑,所用氧化焰低溫燒成,呈色比較後朝黃釉淺淡,黃釉釉面也比較薄。 此碗特點:胎薄如紙、光影照人 、釉色如玉、玲瓏畫花、黃釉繪製葡萄紋、底款書永樂年四字制篆書款。由於胎體很薄,使得這種高白度的釉格外瑩潤,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陶錄》釋為甜淨之意,故名"甜白"。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珍貴。甜白釉瓷器以碗、盤、小壺、高足杯、梅瓶最為多見,除此還有雙耳瓶、玉壺春瓶等。

《明永樂 甜白釉內印暗龍外劃蓮瓣紋撇口碗》

明永樂——甜白釉《永樂甜白釉》永樂甜白釉鑑定方法

其實這個名稱出現的非常晚,並不是永樂當朝出現的。永樂白釉叫"甜白釉"跟一種東西有關,就是今天家裡都有的白糖。16世紀前我國是沒有白糖的,都是黑糖或者紅糖。白糖的出現使人們對永樂白瓷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就是說這個像白糖,而且有一種內心的感受"甜"從那時開始才叫"甜白釉"。瓷器上黃釉始於明永樂朝,即以鐵為著色劑,用氧化焰低溫燒成,呈色淺淡,釉面薄。

甜白釉暗花菊瓣盌放大處

明永樂——甜白釉《永樂甜白釉》永樂甜白釉鑑定方法

鑑定要點

1.釉色潔白,肥厚瑩潤如玉,無棕眼(一說對光斜視,可看到釉面滿布極細的小孔,俗稱"棕眼",並呈現似乎難以覺察的橘皮紋,由於孔眼細小緊密,它們與釉內的微小氣泡使光線散射,從而產生一種特別的柔和感,致使甜白釉成為既區別於歷史上邢窯、定窯、德化窯、又不同於同時代及以後的景德鎮白釉的一代絕品);

2.胎體極薄,能映見手指螺紋,大部分無紋飾,少數有暗花,題材多為雙龍雙鳳,及蓮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紋飾極精細,圓潤流暢(仿品纖細而板滯),但肉眼難以看出,需借光透視方見;

3.迎光透視,胎釉呈肉紅色;足底折角積釉處呈淡淡的蝦青色(水綠色或灰黃的光澤),釉面偶然顯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織在一起的淡淡的蝦青色;釉表有細橘皮紋和少量縮釉點;

4.永樂甜白釉的紋飾一般刻於內壁和盞心,宣德白釉碗、盞則刻於外壁和底面,另外紋飾趨向繁多;

5.永樂甜白釉的釉層有厚薄之分,器物的口、足邊沿及帶系的稜角處微露胎骨,足邊沿的釉面截削整齊,施釉不淌;器底不透光;

6.永樂甜白釉瓷品多數無款(一說永樂的甜白釉薄胎的多有款),有款的多為"永樂年制"四字劃、印篆書款;

7.永樂器物四壁薄而透亮,但器底卻不透,不僅是因胎厚,而且是由於燒製技術的特別,永樂甜白釉明代即有仿製,但胎體厚重,釉面閃黃或閃灰

明永樂——甜白釉《永樂甜白釉》永樂甜白釉鑑定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