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後的第一個中元節,林徽因寫了首詩

您打開了“詩說新語”第3期

點擊上方鳳凰網文化,我在這裡等你來

徐志摩死后的第一个中元节,林徽因写了首诗

作者 | 林徽因

評論| 張定浩

徐志摩死后的第一个中元节,林徽因写了首诗

林徽因

蓮燈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正中擎出一支點亮的蠟,

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

不怕它只是我個人的蓮燈,

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著人海的浪濤

明暗自成了它內心的秘奧。

單是那光一閃花一朵——

像一葉輕舸駛出了江河——

宛轉它漂隨命運的波湧

等候那陣陣風向遠處推送。

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裡,

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

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

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

1932年

徐志摩死后的第一个中元节,林徽因写了首诗

本期嘉賓:張定浩

這首詩的落款是徐志摩去世後的第一個中元節。照舊俗,這一夜要放蓮燈,接引鬼魂。蓮燈或用真花,或以紙糊成蓮花形,在中央放上一盞燈或一根蠟燭,置入江河湖海,任其漂流浮泛。所以這首詩,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實錄。

在《蓮燈》一詩中,詩人首先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系列明亮的韻腳。亡魂瀰漫的夜色與悲哀,在此刻為“一剪光”所聚攏,照耀,對友人的懷念被最大程度地轉化為一種自證。巖井俊二電影《情書》末尾,女孩子衝著面前的雪山高喊,“你好嗎?”然後再對著那山谷中傳來的迴音喊道,“我很好。”這樣皚皚如雪的自問自答,堪作《蓮燈》一詩沒有說出的旁白。

在意思的層面,《蓮燈》可以說是一個一氣呵成的長句子,但落實到每一行,彷彿又是在不斷地重新開始;與此相應的,是每一行音節的重音都落在開端部分,像一個人一次次企圖振作,隨後的自然陳述和適當的倒裝相錯落,共同構成漂亮規整的五音步起伏,如同詩人的目光順著黑暗河流上燈火的起伏。最後兩行,突然打破之前雙韻體的韻腳變換,代之以詞語的復沓,以此對應於燈火消失在遠處的夜裡,並轉化為夢。

(欄目主持:大眼妹)

徐志摩死后的第一个中元节,林徽因写了首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