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大量上市,市場出現「怪現象」,農民虧本賣,市民買不起

前段時間,荔枝銷售遇冷,五毛錢一斤都沒有人買,果農只好忍痛踩爛自家滯銷的荔枝。如今,到了龍眼豐收大量上市的時候,市場上出現“怪現象”,農民虧本賣,市民買不起。

#帶你看三農# #扶貧達人在行動#

龍眼大量上市,市場出現“怪現象”,農民虧本賣,市民買不起

高品質龍眼的果肉晶瑩剔透,核很小,一顆龍眼入口,甘甜可口,老少皆宜。但一斤龍眼,果農的成本價至少2元,而中間的收購商普遍壓價到1.7、1.8元。

龍眼大量上市,市場出現“怪現象”,農民虧本賣,市民買不起

龍眼是一種很脆弱的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果子看上去越來越幹了,不新鮮了。到了傍晚,還沒有賣出去的龍眼,收購商就壓價了1元一斤了。到了這個時候,龍眼再不脫手賣出去,龍眼一發水只能扔垃圾堆了。這真讓果農虧到不行了,有些果農寧願龍眼爛在樹上,也不願意摘下來賣。因為,摘果工人的人工費可能都要倒貼錢進去。

龍眼大量上市,市場出現“怪現象”,農民虧本賣,市民買不起

龍眼這麼低的收購價格,但市民在水果攤、水果店買到的龍眼價格一點都不便宜,還賣到5.5元一斤,有些大型的超市甚至賣到7元一斤,有些市民直呼:買不起!這些嫌龍眼價格貴的市民只好選擇其他的水果了,龍眼就這樣很難賣出去了。

龍眼大量上市,市場出現“怪現象”,農民虧本賣,市民買不起

龍眼大量上市,市場出現“怪現象”,農民虧本賣,市民買不起

龍眼大豐收,農民卻虧本賣,但有些市民們買不起的,真的是很奇怪。但仔細想想,龍眼的價格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兩極分化,還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其中的原因吧!

(1)超市之所以能賣到7元一斤,是因為超市賣的龍眼是經過精心挑選出來的,還要保證龍眼的含糖量必須達到16%-18%,甚至保證所賣的龍眼必須是當天採摘的。

(2)果農盲目大量種植龍眼,覺得什麼賺錢就種什麼果。

(3)龍眼的品質得不到保證。有些農民為了賣得價錢,就種植土龍眼。很多的土龍眼核大肉薄,果子質量也不好,但是要和果農一起爭奪水果市場,這部分龍眼品質參差不齊,也會讓市民對這些水果失去信心。另外,高品質的石峽龍眼雖然收購價可以到3.5元一斤,但銷售價格也受到了低品質低價格龍眼的影響。

龍眼大量上市,市場出現“怪現象”,農民虧本賣,市民買不起

小編這樣一解釋大家應該都會明白了,但是這段時間種植龍眼的農民日子就不好過了,希望明年這些果農多瞭解市場行情,適當種植高品質的龍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