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徐曉冬與丁浩的對決 想贏不能靠狡辯

評徐曉冬與丁浩的對決 想贏不能靠狡辯

最近格鬥狂人徐曉冬和“詠春高手”丁浩的“比武”成了人們爭相議論的話題,比賽的結果是兩個人平局收場,賽後“詠春高手”丁浩稱自己沒有吃飽,徐曉冬被自己打出了內傷。被網友一邊倒的指責丁浩沒有認輸的勇氣,大多數網友都表示:從視頻可以直觀的看出丁浩輸的毫無疑問,甚至裁判一邊倒的保護丁浩。為什麼丁浩不肯認輸呢?從各種媒體評論,我們可以看出端倪,丁浩輸不起、代表傳統武術的詠春更輸不起,以丁浩、餘昌華為代表的群體為維護詠春拳的形象,他們只能硬著頭皮說自己在“比武”佔了上風,可這種“煮熟的鴨子還嘴硬”的行為真的能對傳統武術起正面作用嗎?答案並非如此。

評徐曉冬與丁浩的對決 想贏不能靠狡辯

很多網友在觀看了徐曉冬和丁浩的切磋中質疑道:傳統武術中所謂的“大師”、“內功”真的能戰勝現代搏擊?不少網友一陣見血的表示,所為的“武術大師”只不過利用傳統武術強身健體,在搏擊領域拳怕少壯是永遠都改變不了的現實。所謂的“內功”通俗的說來就是力道而已,丁浩口中徐曉冬受了內傷無非是給自己找一個階梯下的藉口,只是這種藉口很蒼白,毫無說服力。

在媒體和觀眾看來,比賽的輸贏只是個人的輸贏,若丁浩能願賭服輸,網友不會一邊倒的批評丁浩。在上週比賽剛結束時,輿論對丁浩給出了正面評價,網友一直認為傳統武術敢於和現代搏擊正面對決,輸了也不難看。可是丁浩面對媒體的採訪為自己辯護卻更像是“引火燒身”,丁浩找出各種原因給自己找臺階,引得一片批評之聲。他表示自己“沒吃飽”“不適應氣候”,之後又表示徐曉冬受了“內傷”......他的狡辯不僅沒有提高傳統武術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反而給自己和詠春拳貼上了“輸不起”的標籤。事實上,在觀眾心中,丁浩以及他的師父餘昌華確實輸不起,至少作為小編的我這麼認為,一個人若沒有勇氣坦誠的認輸,只會讓自己更加難堪。

評徐曉冬與丁浩的對決 想贏不能靠狡辯

面對媒體的採訪,丁浩的師父餘昌華仍舊極力維護自身的尊嚴,他話裡言外之意是自己主動找徐曉冬約戰,自己的徒弟面對徐曉東手下留情。而徐曉東則不以為然的表示丁浩的師父餘昌華“撐不住三秒”。他的得意門徒丁浩被徐曉冬先後擊倒6次,每次都極為狼狽,在場的主持人在原定的三場比賽只進行了一場的情況下,高調宣佈了“比賽平局”,“雙方都是勝利者”。這恐怕令大多數人都不服。

中國向來都不缺乏弘揚傳統武術的多個影視作品,如《少林寺》、《葉問》......時至今日,傳統武術遭受前所未有的爭議。這種境地的原因是什麼?恐怕還要說起利用傳統武術招搖撞騙的偽大師,如隔山打牛的閆芳利用徒弟的配合演出過於浮誇的自我宣傳、太極傳人雷雷表演雀不飛的絕技、陳氏太極傳人王佔海、王戰軍橄欖球事件的曝光......隨著人們的質疑,這種矛盾上升到了傳統武術實戰能力的層面上,格鬥狂人徐曉冬只不過是揭露這些偽大師真面目而已,但大多數偽大師群體都極力的維護自身的“尊嚴”,或避而不粘、或給自己找各種藉口......我們應當承認,中國傳統武術已經走到了一個必須自我反思的階段,如此才使回應質疑的最好方式。

傳統武術是“國粹”,給國人帶來了無數榮耀,可是任何一種形式的文化都要與時俱進,我們必須要承認其自身存在的短板與軟肋,在技擊水平上確實有待改進和提升,否則,傳統武術很難有發展。丁浩和餘昌華的表現和回應不僅讓人們質疑其水平,也對他“輸不起硬狡辯”的行為產生厭惡。要想光明正大的贏,不能只靠嘴上功夫,要知道,認輸並不可恥,輸的也不是中國功夫,輸不起還狡辯只會給自己、給詠春蒙羞。

我們必須要以此為戒,教育我們的孩子,這世界沒有“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六脈神劍”,也沒有“隔山打牛”的內功,武術可以強身健體而不是助人飛簷走壁、以一敵百,我們要活在現實中而非“臆想”。同時也要明白,輸了就是輸了,輸了不可恥,為自己找理由狡辯可恥不管丁浩如何維護自己的尊嚴,關注心理明白,這次格鬥狂人徐曉冬和詠春傳人丁浩的“對決”是以丁浩的徹底失敗而收場。丁浩心裡怎麼能不明白?承認失敗真的那麼難?只有大大方方地承認失敗、面對失敗、從失敗中反思和總結,詠春拳才有發展,傳統武術才有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