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怎样充满玄机的对话,竟让顺治皇帝动了出家的心思?

名僧玉林琇,顺治皇帝勅封为大觉普济禅师,其《玉林年谱》有与顺治对接时一番谈话记录,慧眼初开,灵光闪烁,可见顺治本身于佛学根底甚深。由此,顺治一心向佛,由参禅而皈依,由皈依而护持诸佛正法,曾欲效法如来达摩舍却国位,被玉林琇一言而止,似并无剃发出家之举。

一番怎样充满玄机的对话,竟让顺治皇帝动了出家的心思?

顺治十六年三月十五日,在几番拒绝顺治相请之后,玉林琇终于来到了京城。顺治大喜,以方外礼接见,供养在万善殿。

这一天,顺治来,向玉林琇师父发问:“心在七处,不在七处?”

师父答:“觅心了不可得。”

又问:“悟道的还有喜怒哀乐否?”

师父答:“唤什么做喜怒哀乐?”

一番怎样充满玄机的对话,竟让顺治皇帝动了出家的心思?

顺治说:“山河大地从妄念而生,妄念若息,山河大地还有也无?”

师父答:“如人睡醒,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又问:“如何用功?”

师父答:“端拱无为。”

又问:“如何是大?”

答:“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又问:“何为本来面目?”

一番怎样充满玄机的对话,竟让顺治皇帝动了出家的心思?

答:“如六祖所言参,不思善,下思恶,正恁么时是本来面目。”

又问:“思善恶时如何?”

答:“好善但好善,恶恶但恶恶,正好无恶恶时即参者。好善恶是我作用,我不思善不思恶时面目,渐要一切交参。第一要动里参,动中得力,静中愈胜,古人所谓从缘荐得相应捷也。”

顺治又问:“如何是孔颜乐处?”

师父答:“忧心悄悄。”

一番怎样充满玄机的对话,竟让顺治皇帝动了出家的心思?

正在这一番对话之后,顺治似乎醍醐灌顶,浑沌初醒,欢喜非常。命令近侍传谕:“恨相见之晚。”

随后数次亲临听法,还请玉林琇师父起名,要求“用丑些字眼”,于是定名为“行痴”,专刻一方玺印为“痴道人”。

至顺治十七年七月,玉林琇师父再次奉诏入京。“世祖就见丈室,相视而笑,日穷玄奥。”

正是这一次,顺治因董鄂妃死,百般无趣,竟起出家之意。

遂问师父:“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宫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朕欲效之何如?”

一番怎样充满玄机的对话,竟让顺治皇帝动了出家的心思?

不知何人为之

师父郑重说:“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以出世法论,皇上宜永作国王帝主,外以护持诸佛正法之轮,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

顺治欣然听决。

《续指月录》云:“玉林闻森首座为上净发,即命众集薪烧森,上闻遽许蓄发乃止。”意思是玉林琇的弟子茚溪森为铁心要出家的福临落了发,玉林怒,命徒众架火欲烧森,顺治为救森而罢了出家之念。

此事,《玉林年谱》只字未言,真耶假耶,会心者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