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黔婁夫人的祕密:才貌雙全的我爲何嫁給了一個芒鞋布衣?

戰國黔婁夫人的秘密:才貌雙全的我為何嫁給了一個芒鞋布衣?

施家靈慧女,詩書達禮人。似月如花貌,爭聘多王孫。

不羨高官勢,不與紈絝親。決絕名和利,擇選良士婚。

黔婁乃布衣,家徒四壁貧。勵志執苦節,富貴若煙雲。

即嫁寒家妻,盡棄綺羅裙。躬操井臼勞,紡裁自爨薪。

曉露溼鞋涼,晚月映窗陰。閒看花開落,靜聽鳥喧音。

安享田園趣,著書傳道文。四篇驚齊魯,謹奉圭臬珍。

婉謝公侯賜,堅辭卿相恩。或解危難事,謀略亦超群。

箇中多仰仗,賢惠嬌妻勳。窮死墊草蓆,蔽體覆短衾。

立志不斜倚,仁義諡康尊。寥寥擲地語,動容愧曾參。

矢志承教化,儉約食甘芹。有婦賢如此,美譽天下聞

以上歌頌的是一位戰國奇女子——黔婁夫人,那麼她到底是何許人也,能被人們如此稱頌呢?請容小編慢慢道來。

戰國黔婁夫人的秘密:才貌雙全的我為何嫁給了一個芒鞋布衣?

貴女 施良娣

黔婁夫人叫施良娣,知書達禮,明媚靈巧,稱得上秀外慧中。他的父親官居“太祝”,所謂“太祝”,就是為帝王家掌握鬼神祭祀的官職,與“太宗”、“卜正”、“太史”同列。

“太祝”代表主祭者向鬼神致辭,“太宗”管理詞廟及安排祭祀的事務,“卜正”專司占卜吉凶,“太史”記錄時事、觀察天象、保護文書。在商周時期,這是四種非常重要的官職。

這四種掌管鬼神祭祀的官職,世代承襲,由於子孫眾多,食田俸祿不足以餬口、於是紛紛挾其專業才智,從周王室出走,逐漸分赴各諸候國謀求發展,施家就這樣來到魯國,施良娣的父親也就成了魯國的“太祝”。

戰國黔婁夫人的秘密:才貌雙全的我為何嫁給了一個芒鞋布衣?

祭祀鬼神是一種清貴而受人尊敬的職業,何況施良梯才貌雙佳,要找一位金龜婿易如反掌,然而她卻偏偏拒絕了王孫公子的追求,而看中了芒鞋布衣的黔婁子。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女子在孃家毫無宗法地位,更沒有任何繼承權。所以女子的孃家聲勢地位不論如何顯赫,你一旦出嫁就毫無相干,只看你夫家的情況,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孃家只是你的暫住地,夫家才是永久的歸宿,女子出嫁以後都要隨丈夫姓,自己根本沒有獨立人格,所以一生的貴賤苦樂從此決定。因此對於施良娣要嫁黔婁子,她的家人全體反對,多次勸解、告誡。無奈施良娣心志已堅,百折不回。

助夫治學

黔婁,魯國人,曾著書四篇,闡明道家的主旨,儘管家徒四壁,然而卻勵志苦節,安貧樂道,視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不參予爭名逐利之列。

自從施良娣成為黔婁夫人後,挾其家學,於枕畔私語或桑蔭閒話中,不斷把陰陽相感,天人合一的道理灌輸給丈夫。

認為天地之間先有陰陽,有陰陽則再有感應,有感應則有變化,有變化再有感應,如此循環激盪,變化無窮,而吉、兇、得、失、悔、吝、憂、虞之象明瞭,便洞明宇宙天人之際,貫通古今事物之變。

戰國黔婁夫人的秘密:才貌雙全的我為何嫁給了一個芒鞋布衣?

黔婁根據夫人的意見,對以前所寫的四篇論著,加以充實、訂正,闡明瞭“常的無定便是變,變的有定就是常”的道理,既可驗證人的“變態心理”,更可驗證人的“常態行為”。於是重訂的《黔婁子》四篇,立時轟動齊魯,士子們爭相研究,奉為臬。

國君與卿相大夫也因為它有益治國安邦之道,而對黔婁的淵博和修養非常心儀。魯共公想立他為宰相,黔婁以立志清守,不意仕途而拒絕;魯共公又賜他三千鍾粟米,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也以無功不受祿而拒絕。

後迫於生計遷居齊都臨淄,設館授徒自食其力。齊威王聽說高士黔婁來到齊國,就想聘他為國卿,也遭拒絕。所以,一般人對黔婁先生的高風亮節更加欽敬。

評價

後世文人對黔婁夫人多有褒獎之詞,摘錄幾則於下:

西漢文學家劉向在《列女傳·魯黔婁妻》篇未讚道:

“黔婁既死,妻獨主喪,曾子吊焉。布衣褐衾,安賤甘淡,不求豐美,屍不掩體,猶諡曰康。

君子謂黔婁妻為樂貧行道。詩曰:'彼美淑姬,可與寤言。'此之謂也。”

唐·吳筠《高士詠·黔婁先生》:

黔婁蘊雅操,守約遺代華。

淡然常有怡,與物固無瑕。

哲妻配明德,既沒辯正邪。

辭祿乃餘貴,表諡良可嘉。

宋·蒲壽宬《詠史八首·黔婁妻》:

明知正不足,不若斜有餘。

破衾有何好,錦繡乃不如。

卓哉歸人言,賢於五車書。

宋·劉克莊《雜詠一百首·黔婁妻》:

夫蒼獨高古,婦賢傳至今。

既為加美諡,復不用邪衾。

戰國黔婁夫人的秘密:才貌雙全的我為何嫁給了一個芒鞋布衣?

戰國黔婁夫人的秘密:才貌雙全的我為何嫁給了一個芒鞋布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