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好就難成才嗎?中國的這五位大師數學最高得分才15分

現在60後70後普遍都聽過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確實,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理科對生產效率的提高起決定性意義。拖拉機不是靠嘴造出來的,導彈也不是靠文字功底就能飛上天的。在那個連糖都吃不上的年代,理科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生產水平的提高使人民能飽腹,就像遠古人敬畏神靈一樣,這個時候的人普遍對讓他們“吃飽”的理科充滿敬畏。

理科的基礎是數學,所有物理問題最後研究到頂點都將轉化成數學問題。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中國歷史上,卻有這麼一批“偏才”、“怪才”,他們憑藉“高考”考上清華、北大,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歷史的弄潮兒,他們是中國近代家喻戶曉的大師、泰斗,但這些經天緯地的絕世之才卻有個共同點:數學奇差。他們中,錢鍾書數學成績是最高的,只有15分。

這五個人分別是羅家倫、康白情、吳晗、臧克家、季羨林。

1、羅家倫

我最初看到這個名字是在毛澤東選集裡,當時羅家倫、傅斯年和段錫朋都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並且由羅家倫起草了《五四宣言》,一時間傳遍全國,成為抗日救國的鏗鏘檄文,五四運動的意義是劃時代的,體現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此中國的革命開啟了新紀元。他作為一場劃時代運動的領導人,實例之強可見一斑。

數學不好就難成才嗎?中國的這五位大師數學最高得分才15分

傳奇的是,羅家倫因為數學險些沒有學上。羅家倫(1897-1969),浙江紹興人。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受書香薰陶,其父母也是當時少有的知識分子,在他童年時期就對其進行國學啟蒙。再大一些,曾任江西進賢等縣知縣的父親向他傳授古今詩,每天都選幾則典故教育他。國學功底十分深厚的羅家倫在理科學科方面顯得一竅不通,1917年,20歲的羅家倫參加北大招生考試。當時改他卷子的胡適對其作文非常賞識,給了難得的滿分,但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數學捲上的一個鴨蛋。面對這麼一個文學才華橫溢,數學一竅不通的“偏才”,時任北京大學現在的蔡元培力排眾議,破格錄取羅家倫。由此,中國的命運得以因此改變,幾年後,羅家倫在五四運動中作為學生領袖,叱吒風雲,不負眾望,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劃時代的巨大貢獻。

2、康白情

康白情,四川安嶽縣來鳳鄉人。八歲時開始在小學讀書。11歲參加洪門哥老會組織。小學期間就萌生了反叛精神,嚮往革命。1917年他報考北京大學,國文和英語都是第一,悽慘的是數學只考了0分。北大不肯錄取,後來也是虧了胡適逼迫學校,北大才勉強錄取了他。他的同班同學中,有朱自清,顧頡剛、漢奸陳公博。他是中國白話詩的開拓者之一。什麼是白話詩?就是你今天在雜誌上看到的大部分“大白話詩”,海子寫的詩大多也都是白話詩。可以說,他是白話詩的開山祖師之一了。

數學不好就難成才嗎?中國的這五位大師數學最高得分才15分

3、吳晗

吳晗的入學驚動了當時三所著名大學的文科領頭人。他是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開山祖師般的人物。可是他的命運卻因為數學幾經沉浮。1931年,吳晗首先報考北大,以英語100分,文史100分,數學零分的成績做“投名狀”,結果慘遭北大拒絕。理由是,北大規定,錄取的學生不能有一科為0分。後報考清華,取得相同分數。但清華網開一面,吳晗才被錄取。清華的這一決定轟動了北大。北大校長蔣夢琳深為失去一個人才而深感惋惜。

數學不好就難成才嗎?中國的這五位大師數學最高得分才15分

4、錢鍾書。久負盛名的學者、作家。我相信,凡是上過學的,幾乎少有未聽說過錢老大名的,即使沒聽說過他,也應該聽說過《圍城》這部絕作。錢鍾書是無錫人,1929年,他以當年外語和國文第一的成績考入清華。其中英文是滿分,國文也是特優等級。在清華這個高手如雲的學校,能做到這種地步,可以說是人中龍鳳,馬中赤兔了。錢鍾書也是我們要講的五個人中數學最好的,考了15分(滿分100),但這依然不能遮蓋這枚世紀巨星的半點光芒。直到今天,錢鍾書還是我們研究、學習的對象,在今天,還沒有人能夠望其項背。

數學不好就難成才嗎?中國的這五位大師數學最高得分才15分

5、臧克家。“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首寫進課本的詩通俗易懂卻有振聾發聵的力量,大道至簡說的就是臧克家的這首詩。臧克家,出生于山東諸城。1930年,這個“偏才”以作文最高分,數學零分的大落差成績考入國立青島大學(山東大學前身),當時聞一多在山大任教,恰巧改到臧克家的試卷。臧克家在題目底下的空白區域這些了三句話:“人生永遠追尋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就是這28字箴言,打動了聞一多,雖然數學零分,但文學才能太出眾,正是因為聞一多的識才,我們今天才有機會讀到臧克家膾炙人口的詩句。

數學不好就難成才嗎?中國的這五位大師數學最高得分才15分

今日的教育體制仍然是以總分論英雄,但我想說,我們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全才。有句話說得好,上帝為你關上一扇窗的時候,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狗洞”。往往數學才能奇差的人,卻在文科領域有絕世的建樹,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人才嗎?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