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畢業演講刷屏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他的每一句話都戳中了我

又是一年畢業季。

這些天,全國各大高校陸續舉行了畢業典禮,校長、教授們在臨行話別時的囑託,既有勵志也有溫情。最近,在吉林大學經濟學院與金融學院畢業典禮上,院長李曉對畢業生的6點囑託走紅網絡。

這段畢業演講刷屏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他的每一句話都戳中了我

有人說,這是今年最犀利的演講。字裡行間,展現了中國學者敢於說真話的風骨、是運用理性和良知思考的美。當下,個人、民族、國家都該重新審視時下的位置以及未來的路。

環環摘取了一些文字,與你們分享: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認清了斯密經濟學原理指導下的市場經濟的重要性,知曉了交易分工的作用,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40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開始意識到熊彼特式的創新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構建創新性國家的宏偉藍圖,意義格外重大。

圍繞創新,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我想借此機會對在座每一位畢業生同學談談對你們的希望,權當對你們的臨行囑託。

這裡,我主要談六個方面。

第一,養成並保持學習的能力。

我在每一次開學典禮上都要談一個話題:上大學是為了什麼?我認為兩件事情最為重要:一是掌握學習的能力,二是養成合作的習慣。掌握了學習的能力和擁有合作的習慣,才能事業順利,缺一不成。

在我看來,學習的能力不是指掌握知識和技能,而是指認知世界、理解世界的能力。我們已經知道“知識越多越反動”這句話是錯誤的,我還要說培根的“知識就力量”這句話也是有時代侷限的。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和技能永遠在過時的道路上。人的一生只有不斷掌握並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才能不落後於時代。

這也是真正的大學教育的宗旨。

耶魯大學的前校長理查德·萊文,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之後,居然掌握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那是耶魯教育的失敗。”學習的能力不僅僅來自閱讀,更多的還有走出去看世界、觀察世界、思考世界、品味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夠擁有開闊的視野,體會、瞭解人類的諸多不同,這會使人更加寬容。寬容是人類最高的智慧之一,它會使人類增進幸福。

第二,獨立思考的能力。

沒有獨立思考的個人,不會產生創新性社會。

我們都看過電影《阿凡達》,導演卡梅隆70多歲時拍了這部電影,我看後曾說過一句話:這是基於人類的想象達到了人類想象的邊界。為什麼他可以拍出這部片子?是由於他幼年時代的幻想、對世界的好奇心到了70多歲依然如故,沒有被泯滅。

好奇心、想象力在今天的中國,在座各位還剩下多少?

在畢業典禮上,本應對大家說些鼓勵的話,但是我還是想嚴肅地跟大家說,在各位今後的生活當中,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話,將是人生的悲劇。

好奇心和想象力塑造著一個人的偏好和喜好,沒有自身喜好的人生或者說有自己的喜好、卻被父母和其他人強行改變的人生,是非常恐怖的。這樣的人多了,這樣的人組成的社會也一定是恐怖的。所以,學習能力加上獨立思考,是形成創新性社會的基本條件。

第三,自主選擇的能力。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資源稀缺條件下行為主體如何選擇的學問。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基本上是不需要選擇的。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感到自己沒有什麼選擇,因為組織上已經替我選好了,不是上山下鄉,就是到工廠接班。其實那時也沒有什麼痛苦,想起來很快樂。

今天,同學們的選擇非常多。早晨起來你會選擇是到A食堂、還是B食堂、或C食堂吃早餐,要選擇上李老師的課、趙老師的課、還是張老師的課。選擇是有成本的,起碼有機會成本,但不論怎樣,市場經濟條件下,自主選擇的成本再多也是必要的,市場經濟就是由無數的選擇組成的。

今天,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大家還有多少自主選擇能力?近幾年經常遇到大學同學、朋友打來電話說,我孩子或者親屬今年要高考了,請你跟我說說哪個專業更好?我問他們孩子自己喜歡什麼?經常的回答是“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長,你們可能更清楚是不是這樣。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在我上課提問時,很多同學不敢正視我的眼睛,目光所到之處他們基本上都是放下眼簾,好像他不看我我就看不到他一樣。沒有問題意識,提不出問題,也自然缺乏自主選擇能力,這是個惡性循環。

具有學習能力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的人,也一定是擁有自主選擇能力的人,自然是創新能力很強的人。

談及自主選擇能力,我想談一點個人體會。現在大家基本上都已選擇好了職業,未來還可能有許多新的選擇,今天談這些體會還不晚,也許對你們有參考。經濟學強調發揮比較優勢,但在做出人生選擇的時候,應該注重自己的比較劣勢。就是說,你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什麼是理性?理性就是知道自己是無知的,或者說知道自己的不足。

當你深入瞭解這些之後,比如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就要儘量迴避因自身缺陷或不足難以勝任的領域。這樣做,不僅避開了自己的不足,實際上也是選擇了你的比較優勢,而且會使自己更加快樂、寬容。

你不會見到某同學去金融機構做得很好,便產生憑啥我不能去金融機構、大學時我金融學成績比他好之類的不正常心態。冷靜地瞭解自己的比較劣勢,會讓你有一個健康心態,你會認為那個同學成功,是因為他確實很優秀,而在他很優秀的那個方面,我卻是不足的。

所以,瞭解自己的不足卻不迴避,一味地同他人比較、盲目跟風,無異於人生的鋌而走險。

第四,審美能力。

如果展開一幅世界經濟地圖,你會發現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如美國出口的是金融服務,日本出口的是製造業技術,中國人出口的是勞動力,歐洲人出口的是古老的貴族文明積澱下來的審美,幾乎所有的奢侈品都來自歐洲。審美是一種歷史積澱,前提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連續性。

這個話題其實是很沉重的,在此我只想談談自己的體會。對個人而言,審美是一種品質和修養。

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在今天的畢業典禮上,大家都穿著皮鞋,穿著帶領子的正裝,我跟趙勇書記提出過,畢業典禮上同學們的著裝要求。為什麼?看看我們的校園裡,許多男同學穿著一條大短褲,露著帶毛的雙腿,穿一雙拖鞋,身披莊嚴的畢業禮服滿校園逛。

你們覺得美嗎?今天,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中國人的標準,基本上就是服飾與行為。

針對個體,主要看服飾,相對於其他亞洲人,中國人的服裝搭配比如衣褲、鞋帽、鞋襪等的搭配基本是不合體的,遠遠一看便知道是中國人。在亞洲人裡,韓國人喜歡穿著鮮豔,穿得素雅且搭配合理的多半是日本人。如果是團體,看到一個人在說,幾乎所有人在聽是日本人;一個人在講,一半人在聽,一半人亂哄哄的是韓國人;一個人在說,少數人在聽,多數人各幹各的,大多是中國人。

審美是一種尊嚴意識,是一種自我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在莊重的場合,一個沒有儀式感的人、著裝隨意的人既是對自己的貶低,也是對他人的極大不敬。

在更大意義上講,審美可以讓人知曉世界上的美好與醜惡,它告訴每一個人,人類的行為應當是有底線的,知道有些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去碰的、不可以去做的,而不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這樣,我們社會的道德水準才會有所提升。

第五,戰勝困難的能力。

人生中困難是常態,幸福是短暫的,海明威說“勇氣就是優雅地面對壓力”,人的一生中能成為優雅的人太難了,這也是我自己經常苦惱的問題。

有時候,我跟同事說話時會忘乎所以,事後會反思自己的不優雅。但是優雅地面對壓力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一個人在壓力面前如果能做到優雅的話,這本身就說明你真的能夠把困境作為常態。這一點對大家未來的人生、工作非常重要,會增進你的幸福感。

最後一點,要做一個具有使命感的人。

我不想在這裡空談使命感,不要把它看作離我們很遙遠的神聖之物。

一個人做好自己每一個人生階段中應該做好的事情,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儘可能地做到極致,甚至像清教徒那樣,對待自己喜歡的職業並願意為此努力一生,你就是一個具有使命感的人。

所謂工匠精神,本質上與這種對職業的敬畏和使命感的理解與堅守密不可分。

工匠精神與功利主義無緣。

在此我還想強調的是,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國土淪喪、家破人亡的民族危亡狀態,而是處在快速崛起的進程當中,過去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不應當是現在大家讀書、學習的目標。

今天的中國,面對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面對著如何成為創新性國家的重任,只有我們每一個人、在座的每一位畢業生同學成為真正的人,即成為具有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自主選擇能力、審美能力、戰勝困難能力和有使命感的人,你自己的一生才會幸福,我們這個社會才能不斷進步,中華民族才真的有希望。

這段畢業演講刷屏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他的每一句話都戳中了我

李曉(中)和畢業生。

平易近人、率性灑脫,是李曉給人的第一印象。可與他討論學術問題時,總會有一個聲音縈繞在腦海之中——你,別想矇混過關!

在李曉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像城牆般的書,當中有不少文史類的書籍,書中還標記著他當時閱讀的心得體會。曾有一個研究生看到這些書後,和同學開玩笑說:“我的導師走在通往文史哲研究的路上,而我將通往去購買文史哲書籍的路上。”

比起其他專業課,經濟學理論有些枯燥。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授課內容,李曉很注重案例分析,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問題。

這段畢業演講刷屏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他的每一句話都戳中了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古人的教育始於如何做人,然後才拓展學問,李曉覺得這恰恰是現今教育缺失的地方。

社會的高速發展、科技的進步使得學科門類越來越細化,人們往往在一個分工越來越細的專業領域裡擅長髮現越來越多的問題,而越來越不善於在一個更加廣闊的視野中發現問題。

現代大學裡開設的經濟學、商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更像是一種謀生工具,學生們都試圖掌握一種生活的本事,“真正讓人成為人的學科應該是文、史、哲。如果一個人對文學、歷史、哲學不感興趣,那麼作為一個人,他在人格、學識、人性上是有重大缺陷的”。

在學生們的眼中,李曉教授有時候“不像個老師”。

這段畢業演講刷屏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他的每一句話都戳中了我

因為他會很認真地告訴大家,在大學階段,成績棒不棒、學生工作做得好不好,都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選擇自己未來工作的時候,其實與大學所學專業沒有必然聯繫。

“我常常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分享我的思考,可能這個觀點有人不贊同,又或許它在若干年後有了時代侷限性,但是它確確實實是我想告訴孩子們的,最真實的經歷和想法。”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他心中,為人師者所傳的道、授的業,都必須是基於自己最真實的認知,而不是照搬生硬的模板,這也是他心中言傳身教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