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受皇上恩寵的顧圖河(揚州江都大橋鎮)

顧圖河(1655-1706)字書宣,江都大橋鎮人,清文學家,藏書家。

顧圖河少負異才,讀書寒暑無間,即使偶爾去揚州郡城會友,也是用人力車一邊載人,一邊載書,人書相隨,以便隨時閱讀,返里時,再從城裡買書,滿載而歸,可見其學習之認真刻苦。正是由於厚積薄發,他才能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一鳴驚人,成了榜眼。

蒙受皇上恩寵的顧圖河(揚州江都大橋鎮)

顧圖河書法

相傳殿試時“對策”題為“治河策”,顧的答卷極有見地。康熙帝在看過顧的答卷後,曾對侍臣說道:“該生論水道形勢,極有見地,必生長在江淮而又熟悉實務者”,待拆卷一看,果為江之都的考生。於是,龍顏大悅,欽定榜眼。

有了殿試的垂青,從此,便對顧圖河愈加恩寵。不僅授文林郎,翰林院編修,後來又讓其入值南書房,為日講起居注官,常應召至內廷,與康熙皇帝面對面地談論農業,水利之策。顧鎮定自如,呈述精當嫻熟,無不得體。據劉青藜《顧翰林公傳》載:顧“充日講官起居注侍班日,風度凝然。”,上願語近臣曰,顧“不獨學問好,人品亦好,詞林中得此人,大有體貌。”於是,“舉朝鹹知上之注意於公,將大用也。”這期間,顧所得寶硯,御府諸書尤多。

蒙受皇上恩寵的顧圖河(揚州江都大橋鎮)

相傳顧圖河曾為皇子師,課讀認真。一日,顧圖河與皇子在談論學習對於為君為國的重要時說“讀者堯舜君,荒者桀紂王”,正巧康熙來到御書房,便欽書“尊訓”二字,要求皇子尊從師訓。

後來,顧圖河丁憂回鄉。康熙四十一年(1702)又應召入京,任職國史館,參修《大清一統志》,《方輿考略》等鴻文巨典。顧不顧天熱,在七月份完成首卷。由於他考核精闢,同館推為巨手。康熙見後亦龍心大悅,即贈御扇,並親題《瀛臺詩》一首,這正是無上的榮耀。

蒙受皇上恩寵的顧圖河(揚州江都大橋鎮)

顧圖河以其文才及水利之實學受知於清聖祖,本應可躋身大吏要員,可惜天不假年,止於壽。但作為文學辭臣,顧在當時亦可算是執掌玉堂門戶了!難怪金庸先生先祖查慎行在顧去世後,曾以長篇排律五十韻哭之。稱“江漢文星墜,藩湖士氣泯”,狀元王式丹在憶老友時也說“不朽文,傳不老方”。(朱毓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