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不參賽的亞運會項目竟是「老鷹抓小雞」?今晚雅加達見!

8月18日,第十八屆亞運會即將在印度尼西亞開幕。本屆亞運會共設40個大項,465個小項。中國代表隊共參加其中38個大項。

那麼,中國隊沒有參加的兩個項目是什麼呢?其中一項是舉重,因為中國隊還處在禁賽期,所以沒有派出隊員參賽。

另一個項目,他的名字是——卡巴迪

中國唯一不參賽的亞運會項目竟是“老鷹抓小雞”?今晚雅加達見!

神秘的卡巴迪是一項什麼樣的比賽?中國緣何沒有參賽?縱相新聞今天帶你領略一下卡巴迪的這個“冷門”亞運項目的魅力。

中國唯一不參賽的亞運會項目竟是“老鷹抓小雞”?今晚雅加達見!

卡巴迪,翻版“老鷹抓小雞”?

卡巴迪是一項體育運動,他的規則很簡單,以中線為界,進攻方派出一名隊員越過中線,用手、腳等身體的任何部位觸及防守者,每觸碰一人並返回中線,即得1分。被觸及的防守隊員則被罰出場。

整個進攻過程,進攻隊員需連續不斷大喊“Kabaddi(卡巴迪)”,稍有停頓即被罰出場。進攻者在觸碰防守隊員返回中線的過程中,如被防守者抓住,也將被罰出場,防守方得1分。防守方每得1分還可以復活1個場外隊員。

聽完這個規則,你是否覺得這項運動像極了中國民間的小遊戲“老鷹抓小雞”?

中國唯一不參賽的亞運會項目竟是“老鷹抓小雞”?今晚雅加達見!

和“老鷹抓小雞”類似,卡巴迪的入門門檻很低。但比起老少皆宜的“老鷹抓小雞”,卡巴迪需要極強的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同時,卡巴迪也強調陣型與戰術,需要隊員有高度的默契和團隊精神。

中國唯一不參賽的亞運會項目竟是“老鷹抓小雞”?今晚雅加達見!

圖:多哈亞運會卡巴迪項目現場圖 網絡

4000年曆史的卡巴迪收視率堪比世界盃?

普適性、競技性、觀賞性、團隊性……卡巴迪與奧林匹克精神可謂十分契合。而且這項看似簡單的運動還頗具歷史性。卡巴迪源自古印度,距今有4000年曆史,當時盛行於旁遮普邦一帶,卡巴迪在旁遮普語裡就是“閉氣”的意思。

卡巴迪最早是用來訓練戰士的戰鬥能力。它教會了戰士如何長時間閉氣,如何以少打多,如何保護自己…

2014年亞運會印度代表團團長喬塔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卡巴迪的本意曾是抵禦外敵,隨後逐漸傳到民間,並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緬甸等國盛行。有佛教文獻稱,釋迦牟尼的業餘愛好正是卡巴迪。

中國唯一不參賽的亞運會項目竟是“老鷹抓小雞”?今晚雅加達見!

據瞭解,1982年卡巴迪被列為第9屆亞運會表演項目。1990年,卡巴迪成為北京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至今也有近30年的歷史。

2014年的亞運會卡巴迪比賽有超過4.35億的收視人口,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溫網決賽,收視率甚至能和世界盃相媲美。

當然了,他們中大部分是印度人。

中國唯一不參賽的亞運會項目竟是“老鷹抓小雞”?今晚雅加達見!

中國隊為什麼不參加卡巴迪?

作為國球,乒乓球只需兩塊板和一張桌子即可進行比賽。而對卡巴迪來說,這項比賽既不需要任何儀器,更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比賽設施。一塊場地,一條線,一群人就能“隨時隨地”來一場卡巴迪。

然而,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上,日本隊來了僧人,中華臺北隊來了教師、學生,印度隊來了“夢之隊”,中國隊則缺席了這場家門口的比賽。

事實上,自從卡巴迪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來,中國隊只是在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上,由首都師範大學組建了一支隊伍參賽,此後就連續缺席亞運會。

“卡巴迪?是踢足球的卡巴耶的兄弟嗎?”

“卡巴迪是一家公司嗎?”

“他和迪麗熱巴有關係嗎?”

縱相新聞記者就此問題諮詢了多位上海體育學院的學生、教師,得出的答案几乎清一色都是——“沒聽說過。”

中國唯一不參賽的亞運會項目竟是“老鷹抓小雞”?今晚雅加達見!

“聽下來這運動至少得找10多個人一起玩,有這麼多人,我們還不如去踢個球?”

“練其他項目,再不濟退役還能當個教練,練卡巴迪總不見得讓我們去教老鷹抓小雞?”

“總覺得那麼多人玩這個有點怪怪的,可能是因為不普及吧?”

雖然卡巴迪早已是亞運項目,然而,不少學生和普通運動愛好者,都對卡巴迪表示——“興趣不大”。

中國唯一不參賽的亞運會項目竟是“老鷹抓小雞”?今晚雅加達見!

據悉,目前中國並不是卡巴迪運動會員國,然而日本、韓國兩位近鄰卻都是國際卡聯的會員國。在最新的世界排名中,韓國(第3)和日本(第10)均排名前10位——印度當然還是毫無懸念的第1。

中國唯一不參賽的亞運會項目竟是“老鷹抓小雞”?今晚雅加達見!

縱相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中國甚至沒有一本官方性質的完整介紹卡巴迪運動的教材或者是中文版規則。

因為項目開展緩慢,也很難找到一批達到亞運會參賽水準的運動員參加比賽。

如果可以,你想找幾個朋友,來一場“卡巴迪”嗎?

審稿: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