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文:又闻粽子香丨尔雅斋

苏州人文:又闻粽子香丨尔雅斋

又闻粽子香

清早,母亲端来一盘热腾腾的粽子,是她亲手裹的红枣赤豆粽 。扑鼻的甜香,黏黏地直往肚子里钻,我方意识到,哇,端午又到了。还有一周,转眼就是五月五。

苏州人文:又闻粽子香丨尔雅斋

【清香甜糯的蜜枣粽】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端午节的别称有:重五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里列举古籍记载及考古考证,端午起源于古代南方吴越民族图腾祭的节日,比“纪念屈原说”更早。

苏州人文:又闻粽子香丨尔雅斋

【吴越民族图腾祭的龙舟竞渡】

吴江地处吴越之间,素来被谓之“吴根越角”,融合了千古的吴风与越韵。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中有两首《端午》诗,描写了吴越地区相似的风俗。一云:“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二云:“蒲剑艾旗忙半日,分来香袋与香球。雄黄额上书王字,喜听人称老虎头。”在吴江的松陵城,端午也时兴挂艾叶菖蒲驱鬼避毒,喝雄黄酒防疫压邪,佩香囊保平安,龙舟竞渡等。当然,吃粽子的习俗是必不可少的。

苏州人文:又闻粽子香丨尔雅斋

【吴人佩香囊保平安】

每年临近端午,母亲总是早早开始忙碌着张罗各种花色的粽子,几天变一花样。农历五月初五的前后两周,我们的早餐几乎被桂圆粽、大肉粽、红枣赤豆粽 、蜜枣粽、咸蛋粽、白水粽等垄断。从一开始的一餐狼吞虎咽连吃两三只,到后来吃得有点发腻,十多天里,胃都被香糯米撑得幸福满满,一只吃完已算勉强,只能任务观念地坚持到消灭光光为止。可次年还是在期待,期待美味粽吃到发腻泛酸时的满足感再现。

苏州人文:又闻粽子香丨尔雅斋

【原生态的太湖芦叶裹粽子】

包粽子颇费工夫,需要精心选材。松陵濒临太湖,湖畔湿地里丛生的芦苇叶子是最佳粽叶,有股天然的清香味儿。老人常说的“蓑衣滩,箬帽墩,芦苇荡”,就是指东太湖滩涂。原生态的芦叶有股韧劲,虽然细窄,水煮后却有如绢布般绵软,紧紧包裹住熟透黏胀的糯米团,不脆裂。母亲包那些个小的三角粽通常用芦叶,三四张依次拼叠,折转,灌入浸泡好的糯米,用稻草一扎,即使什么辅料都不加的白水粽也是清香无比。小碟里,绵白糖一蘸,香软滑腻在齿颊间甜甜翻滚、四溢,妙哉。长枕型的大肉粽比较适合用宽大点的甘芦叶包,也有用箬竹叶包的,如店家出售的嘉兴粽,清一色是竹叶包裹。而竹叶粽外表灰色无光,远不及芦叶粽的青光油亮卖相好,清香的本色口味自然也差了一大截。所以,我还是喜欢自家的芦叶粽,松陵本地人大多沿袭芦叶裹粽的习俗。

苏州人文:又闻粽子香丨尔雅斋

【大肉粽通常是扭转的长筒状】

粽子又称“角黍(角黎)”、“筒粽”。角黎就是三角粽,筒粽指长枕粽。一般净素馅裹成三角包,荤馅裹成长枕型,以示区别,大肉粽通常是扭转的长筒状。我不大会包粽子,从小到大看着外婆和母亲一年一度地忙活,基本流程还是知道点的,偶尔也凑上去学包几个。煮熟后,总能在锅子里一眼认出混在里面的我的“杰作”,呲牙裂嘴露米粒的那几个。母亲说,她年轻时也没心思静下心来包粽子,人到中年后才跟着外婆学会了,因为不学不行,老外婆的手越来越抖,开始不利索。可惜,母亲只学了三角粽和长枕粽的包法,我顶顶喜欢吃的清水小脚粽随着外婆的驾鹤而远离,竟是多年未见那一根线绕一串的迷你小粽了。

苏州人文:又闻粽子香丨尔雅斋

【小时候看着外婆包粽子】

年近古稀的母亲头发花白了,动作却依然娴熟,心思依然翻新,年年寻思着变点新花样出来,端午前四处寻觅越来越难称心的食材和辅料。

松陵乡邻之间有互赠粽子的友好风俗,谁家粽香飘飘了,左邻右舍都能分享到几只。亲朋之间,新鲜芦叶粽更是增进交流、和睦走动的时令佳品。母亲忙且快乐着,送出的是只只香甜的情谊和关怀,收获的是串串赞美和念想。今年不知母亲准备赶做几盆分送,我得去做帮手,也要学会包出精巧玲珑的芦叶粽来。

苏州人文:又闻粽子香丨尔雅斋

【端午歌谣】

厨房里、客厅里,粽叶、糯米香气弥漫,儿时那首顺口溜的“枚枚子”(谜语)在耳边响起:“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注:本文写于五年前,云巛2013年6月5日的晨记。部分网摘图片仅作配色)

苏州人文:又闻粽子香丨尔雅斋


附:七律一首

夏至(苏州•云巛)

风过荷塘始散芳,游鱼逐尾喜天长。

三朝梅雨连番至,四序凉炎相错行。

新节才观菖叶秀,故交犹念角黎香。

莫嫌今夏蝉鸣晚,夹岸秧畴廪实藏。


~~ 本期编辑:云巛 2018.6.14 ~~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