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有效治療手段

手指甲襞是覆蓋於指甲根部的皮膚皺褶,是臨床微血管檢查中最常用的部位之一,凡可能發生微血管變化的疾病,如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血液病、急性傳染病或嚴重燒傷等,均能夠通過觀察甲襞微循環的變化顯示疾病的病理變化過程,並觀察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紅花注射液對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環的影響,為針對性地治療冠心病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於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選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且排除對紅花注射液有嚴重不良反應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定義為治療組,其中男35例,女15例, 年齡42~74歲,平均(61.25±8.67)歲,給予紅花注射液治療。同時選擇健康志願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40~ 78歲,平均(58.77±8.21)歲,定義為對照組。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組給予紅花注射液(太原華衛藥業生產)治療。將10ml紅花注射液溶於500 m1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15 d為一個療程。

1.3 甲襞微循環觀察與效果評價

所有研究對象均使用微循環顯微電視系統(wx一753B型)進行甲襞微循環觀察。檢測前準備好顯微鏡、光源、測微器、照相錄像設備、固定托架、石蠟等物品,矯正目鏡測微器,預熱高壓汞燈,調節照明角度、方向、光聚焦點與觀測部位。所有研究對象在檢測前1 h內避免劇烈運動。檢測時保持室溫在25℃左右,受檢者取坐位,保持手臂位置與心臟同高,對左手無名指甲襞第一排管袢進行常規檢測, 檢查時可先用低倍鏡觀測再用高倍鏡觀測,觀測時要從微血管的形態、血流動態及血管周圍狀態三方面進行,獲得指標信息。 根據總積分值的不同,把甲襞微循環障礙分為以下4個級別: ①積分值小於2為正常;②積分值2~3為輕度異常;③積分值4~8為中度異常;④積分值大於8為重度異常。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x²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甲襞微循環加權積分值的變化

對照組管袢狀態 (0.22±0.15)分,血液狀態(0.13±0.07)分,袢周狀態(0.45± 0.13)分,總積分值為(0.98士0.65)分,屬於正常狀態。治療組治療前管袢狀態(1.48±0.22)分,血液狀態(1.23±0.55)分。 袢周狀態(1.35±0.69)分,總積分值為(3.96±1.79)分,屬於輕度與中度障礙。通過紅花注射液給予治療後,管袢狀態 (0.41±0.16)分,血液狀態(0.56±0.21)分.袢周狀態(0.57± 0.12)分,總積分值下降到(1.54±0.79)分。治療後治療組的管袢狀態、血液狀態、袢周狀態以及總積分值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可見甲襞微循環障礙得到了顯著改善。但治療後的各項分值仍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甲襞微循環各項指標的改

治療組治療前各項指標異常例數多於對照組,應用紅花注射液治療後,各項指標異常例數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除血流變慢的例數與對照組相近外,其餘指標仍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冠心病的有效治療手段

3 討論

冠心病好發於中老年群體,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症。紅花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對緩解冠狀動脈阻力與血管外周阻力也有一定效果。

本組研究資料顯示,50例冠心病患者在給予紅花注射液治療前,多項指標信息顯示異常,屬於輕度與中度障礙。通過紅花注射液治療後,患者管袢清晰,口徑變細,血流加快,紅細胞聚集降低,袢頂淤張與袢周滲出均得到緩解,提示甲襞微循環障礙得到顯著改善,且冠心病患者的袢周狀態已經與健康志願者無顯著差異。提示紅花注射液有緩解冠心病患者血漿蛋白與液體外溢、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等功效,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環障礙,這與文獻報道一致。

總之,應用紅花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環障礙,且時間短,療效快。微循環的動態觀察作為一種無創檢測手段,引入臨床,對於疾病的治療效果評價起著重要作用,值得進一步分析。

本期內容到這裡就全部結束了,小編感謝大家的圍觀,讓我們下期再見!

冠心病的有效治療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