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地救人是一種勇氣

跪地救人是一種勇氣

導讀:路遇病患,該不該出手相助?作過路人眼中的英雄,也經歷過無法邁出腳步的窘境,如今見他人英勇傳聞,內心又添幾分堅定。

記得實習的時候,曾在路上遇見一個因癲癇發作而抽搐不止的男人,我扒開人群蹲在他的面前,看神志、數脈博,指揮旁邊的群眾打120。

病人被救護車接走後,我彷彿覺得自己成為了世界的中心,周圍的人們看我的眼神都是欽佩,當天我也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喜悅之心分享給我的老師同學們。

其中一位老師好心地提醒了我,要想想利害關係,不應該貿然出風頭。他的反覆舉例親身經歷讓當時的我覺得不寒而慄,暗自慶幸我“一時衝動”的施救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要知道,當時可是“老人倒地扶不扶”被討論的最火熱的時候。

跪地救人是一種勇氣

後來實習結束的時候,偶然在火車上遇到了廣播尋找醫務人員,我沒有了前一次的義無反顧,見多了醫鬧和社會上負面新聞,聽多了身邊農夫與蛇的故事,讓我這個即將畢業的醫學生不敢起身上前。

當時朋友見我對廣播消息置若罔聞,質問我為何不去看看,看著他緊湊的眉頭我感覺無地自容,彷彿自己正頭戴枷鎖接受良心的譴責,周邊的人看我的眼神都是鄙視。好在後來打聽到犯病乘客並無大礙,內心才算安心了幾分。

前幾日,護理專業在讀的丁慧跪地救人的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段不長的視頻顯示,她做了胸外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隨後我看到了鐵路部門對丁慧的公開表揚信。

在毒疫苗的恐慌正肆虐中國大地的時候,丁慧救人無異於寒冬中的一絲溫暖。

跪地救人是一種勇氣

有好心人在網上提醒她,如此不顧一切地跪地救人,若人安然無恙,可能告你非法行醫,若人三長兩短,可能訛你傾家蕩產。

好在病人轉危為安,家屬通情達理更是要酬謝,一切好似圓滿結束,然而對於她的質疑之聲撲面而來。

從醫學的角度來講,救人的時候是要先判斷神志意識、呼吸心跳、周邊環境等等,因此有人質疑她救人的規範性和合理性。

可是作為旁觀者,從視頻我們無法得知患者當時處於何種狀態,討論起其合理性來說,網友的質疑有些牽強。反覆研究這段視頻,我只看到她的動作沒有遲疑和恐慌,甚至於口對口呼吸亦是好無顧慮,不禁想起去年在湖北恩施火車站跪地救人的醫學考生、夜跑中救人的醫生跑友、還有前幾年飛機上救人的心臟專家等。

這些人的行為曾經亦是飽受質疑,比如動作不標準、非禮、甚至於說非法行醫。

但我們都忽略了一個事情,在公眾場合下,到底有幾個人願意站出來搶救倒地不起的國人?

事實證明,救人是需要勇氣的。

在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的討論期間,有多少老人因為不被攙扶而心寒,又有多少人因為攙扶而被訛詐。我們敲擊著振聾發聵的文字,卻做不到在身邊做一件善良的小事,這是鍵盤俠最偽善的地方。

那些因為他人溺水而不顧生命救人的英雄、那些不顧死亡而逆行而上的消防官兵,他們在救人之前是否想過自己的動作規範與否、完美與否?

因此,在面對有人倒地,需要人施救的時候,作為一名在讀的護理專業的學生,來不及思考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否專業,立即投入到施救的過程中,這是一份難得的勇氣,是一份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是一份愛

跪地救人是一種勇氣

(圖中救人者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內蒙古高血壓病研究所所長、原包醫二附院院長孫剛教授)

一切見義勇為都是偶然,亦是必然。作為一名醫生,在入學典禮上舉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我們便決定了自己必然將在職業的道路上有過那麼幾次“一時衝動”---

當患者的鮮血正噴湧而出的時候,我們來不及擔心患者是否有傳染疾病,便用雙手按住了出血點;

當病人突發心梗卻要堅持出院的時候,我們來不及擔心醫鬧也要盡力保他安全;

當患者嘔吐物堵塞氣道的時候,我們來不及計較也要用雙手清理汙物保他呼吸……

沒有人會質疑這些行為的規範性,因為這些行為需要勇氣,不只是醫務工作者的職業操守,更是作為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人,應該承擔的一份擔當。

去年年尾,健身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騎車撞到護欄的年輕人,我跨過護欄走到他的面前,檢查了他的神志、意識、脈搏,確認無大礙的時候才離開。至此,我彷彿又看到了那個剛剛實習時候的自己,也終於原諒了火車上那個踟躕不前的自己。我還記得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很久沒做的美夢,好幾天的心情都十分美好。

我很慶幸,在自己不夠專業的施救過程中並未揹負太多的質疑,也很可惜,我的那位老師因為被“蛇”咬傷而成為了驚弓之鳥,我亦是感激救人的丁慧在關鍵時刻沒有猶豫。因此,作為一個旁觀者,請對勇於站出來的人給一點掌聲,給樂於助人的朋友多一點鼓勵。多一份信任,少一分猜疑,我相信,當“一時衝動”的勇氣成為了習慣,“義無反顧”的善良會出現的更多。

跪地救人是一種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