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輸油管道二期投產 地煉原油管道運輸基本實現全覆蓋

中宇資訊 深度觀察

7月28日青島港宣佈,為推動山東省新舊動能轉化,加快建設國際一流海洋港口,其董家口港—濰坊—魯中、魯北輸油管道(二期)經過16個月的緊張施工,投產試運行。在這之前一期工程起始於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終於濰坊市濱海新區。該工程已經於2017年8月22日勝利投產,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原油管輸517.1萬噸。董家口港三期工程計劃2018年9月份開工建設,建成後將貫穿東營市南北。據悉一期項目設計輸量1800萬噸/年,二期項目設計輸量1200萬噸/年累計3000萬噸/年輸油能力。

青島港輸油管道二期投產 地煉原油管道運輸基本實現全覆蓋

據中宇資訊瞭解此次董家口港二期項目投產運行後,繼續承接、延伸一期工程建設,包括濰廣管道、京博支線和齊潤支線,輸油管道途經濰坊、東營、濱州3個地市,將直接直接服務於濰坊、東營、濱州地區的助力地煉企業。

目前東營 濱州以及濰坊地區佔山東地區地煉一次加工能力的70%左右,地方煉廠眾多且較為分散,此董家口輸油管道全部建成投產後將徹底解決上述三個地區的輸油瓶頸,改變了部分地煉企業主要依靠汽運運輸原油的歷史,未來汽運灌裝運輸量將會持續下滑,煉廠將打通港口原油接卸-輸油-煉化的全流程產業,提升企業油品的運輸能力和運輸效率,同時降低了依靠汽運運輸風險,節省了企業的運輸成本。另外之前由於汽運運輸能力不足,不少地煉原油油輪到港後無法接卸造成青島港擁堵,隨著原油管輸能力增產降低地煉企業高昂船舶滯期費。

截至目前山東地煉累計建設五條輸油管道,2017年12月份煙淄管道正式投產,煙淄輸油管道東起煙臺港西港區,西至淄博、東營、濱州等多家煉廠,設計年輸送2000萬噸原油;另外已知山東已經有3條輸油管道投入運營,分別為萊昌線、日東線及黃濰線。萊昌線輸送能力1300萬噸/年,日東線1000萬噸/年,黃濰線2000萬噸,總計4300萬噸/年,山東地煉迎來大管輸時代。

2015年自地煉企業獲批原油進口雙權以來,原油進口量逐年攀升,但是原油運輸成本較高,給煉化企業增加了較大的運營成本,輸油管線投產後,每噸原油可節約近30-50元的運費,相當於節省35%-40%的運輸成本,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投入。

據中宇資訊數據統計2018年1-6月份山東地煉累計進口原油數量在5207萬噸同比增長幅度在8.8%,主要受到今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量大幅增長的帶動,地煉企業進口積極性較高。

上半年地煉月均原油進口量在868萬噸,3月份進口量突破1000萬噸上方,主要是受到青島上合峰會的影響地煉提前補貨,但是6月份部分地煉裝置集中檢修加上煉油利潤下滑,對於原油需求量下降因此地煉原油進口量跌至全年最低水平588萬噸左右。

如此龐大的原油進口體量一旦全部投入管道運輸,地煉企業運輸成本支出大幅下降,在目前煉油成本高企以及煉油利潤率不高的局面下大幅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將會有更多的資金用於化工方向的轉型升級以及綠色低碳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