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上的绿松石开采

安康历史上的绿松石

安康历史上的绿松石开采

自战国秦汉以后,各代古墓中皆有绿松石出土,古人称绿松石为碧填,是一种含水和铜的重要含水磷酸盐类矿石,在绿松石的成分中,铝、磷和水的含量比较稳定,铜的含量随绿松石风化程度及被次生矿物交代程度而变化。绿松石的颜色有天蓝色、蔚蓝色、苹果绿色和浅灰绿色。只要是绿色色调都可用于首饰业,作为廉价的装饰品。由于绿松石所含矿物的成分不同,其品种包括石绿、青绿、石青、白青等。《山海经・西次二经》云:

“(高山)其下多青碧,”郭璞注曰:“碧,玉类也。”亦为美玉。《文选》江淹《杂体诗》云:“荣重馈兼金,巡华过盈填。”故古人泛指玉类绿松石曰“碧填”、曰“石绿”。并在长期采矿实践中,发现了矿苗和矿物的共生关系。

万历《兴安州志》日:“青绿窟穴,耀色于千仞之上,民获其英,如采骊龙之珠。”

《大明一统志》日:“石録出金州。”“铜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久则生石,谓之石碌。”

《敕修陕西通志》日:“白青,一名碧青;石青,一名扁青。色深者谓之石青,色淡者谓之碧青也。”又日:“石碌,阴石也,生铜坑中。”

安康历史上的绿松石开采

所谓“石碌、石青、碧青”者,就是矿苗的露头,铜矿表层高价氧化物呈绿色,曰孔雀石。绿松石和铜常共生,这是现代矿床学所证实了的。这些宝贵知识,对于矿床的探寻显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下面即是据典籍和志乘统计出来的古代安康开采绿松石的地点。

地名 开采规模 停采时间

安康青碌山 有古矿洞12处 明正德初年(1436149)

天柱山 有古矿洞20余处 明正德初年

白河月儿潭 磨海、白龙洞出 绿松石屡经开采 明洪武中(1368-1398)

罗汉洞 有碧瑱润曰“高子” 明代

旬阳碧瑱山 在县东北百五十里有碧瑱 明代

紫金山 有洞产碧石 明代

安康历史上的绿松石开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