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清中期蚕桑业的发展与兴安知府叶世倬

继郝敬修教民饲养山蚕后,到了清嘉庆朝,兴安知府叶世倬、汉阴通判钱年等又极力推广饲养家蚕。叶世倬还将清代关中杨屾所著《豳风广义》一书中,“其于树桑、饲养、線丝、织饪之法”共两卷,“择其精要”,编辑成《蚕桑须知》一书,“以秦人之书为秦人动”,鼓励安康绅民都按书上所载的方法去做,日后蟊桑利益来临,织纤风气兴起的时候,再去找杨屾所著的《豳风广义》全套书来读就行了。

安康清中期蚕桑业的发展与兴安知府叶世倬

叶世倬在安康推广蚕桑并不顺利,一开始便遭到安康缙绅们的反对。“近闻该绅民私议,以《圣前广训》重农桑以足衣食一条内,有“树桑养蚕,除江浙、四川、湖北外,余省多不相宣’之句,安生疑虑。以山中现隶陕西,恐非所宜,似本府前谕有不可行者。”面对缙绅们的反对,而且是康熙皇帝的《圣谕》,谁敢违抗?但是为了民生的利益,叶世悼并未畏惧退缩,经过深思熟虑,他写了一篇言辞恳切的《再示兴郡绅民急宜树桑养蚕谕》,举出大量事实,条分缕析地说:“为辨明举郡桑蚕风土相宜,急宜树养事。照得,秦人业农不业蚕,总由不知古人蚕桑成法,致使坐失美利。是以本府今春特刊《蚕桑须知》一书,具详树桑、饲蚕、蒸茧、缫丝之法,遍示各厅、县绅民,并举利益,割切劝谕在案。近闻该绅民私议,……似本府前谕有不可行者。殊属非是,不可不与尔绅民明辨之。恭绎《圣谕》多不相宜”一句,原非谓通省郡县言也。今就映西而论,如延安、榆林等府,鄘、绥等州极北,土燥风寒,原不宜蚕,至此外各府州即无不宜者。

安康清中期蚕桑业的发展与兴安知府叶世倬

《诗》云:遵彼微行,爱求柔桑'。是为豳民咏也。脚州偏在省西,气候较寒,尚可养蚕,则风翔、西安、同州等府无不相宜,便可想而知。况兴安府处处与四川、湖北接壤,同一风土,更非西、同、风三府可比。地湿宜桑,气暖宜蚕,自无可疑,此本府到任所以汲汲为尔绅民劝也。今若以兴安地属陕省,遂疑“实不相宜”,以蚕桑之业独归川、楚,则误会《圣谕》,失之远矣。又本府访得汉中之洋县、城固、宁羌,兴安平利、汉阴,向来即多养蚕之家,著有成效。尔民取则不远,亟宜仿而行之。春令瞬届,所有养蚕器具,急宜遵照前颁书内图式购办,并预购蚕种以备应用,切勿狐疑自误,有负本府钦遵《圣谕》谆谆为谋小民衣食本意。”

安康清中期蚕桑业的发展与兴安知府叶世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