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小校長的忠告:孩子上一年級,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些準備!

清華附小校長的忠告:孩子上一年級,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些準備!

清華附小校長的忠告:孩子上一年級,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些準備!

我曾經遇到這樣一位家長:在孩子上小學時,家長們幾乎是每天都要陪孩子寫作業、檢查作業、簽字、聽寫……再加上週末上補習班,小升初擇校的重重難關,家長真的累了。當孩子順利走進了中學的大門,孩子長大了,家長就真的放心了,於是就選擇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選擇了任孩子"自由"發展,極少過問孩子在中學的學習生活狀況,即便過問也往往只問一些關於學習、考試的內容。與老師的溝通則更少,不但不知道孩子在學校都做些什麼,甚至連孩子所在班級都不知道。大家可以猜想一下這樣的家長所培養的孩子發展如何。其實這位家長的孩子在小學的學習和社會表現都不錯,處於隊伍中間的位置,這也正是這位家長放手的原因之一,殊不知,小學和初中無論是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還是社會活動、人際關係都有很大的區別,此時家長的放手,讓一個價值觀、社會觀、人生觀尚未健全的孩子"自由"發展,往往是一種放縱,而這個孩子到初一上學期期末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那時家長想走入孩子的生活,已經沒有門可進了。

講到這,有些家長可能會質疑,難道一直牽著他走嗎?有多少成功的案例證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起來?我想說:請注意,那些成功的案例是從何時培養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的女兒就是一個獨立意識強,且發展很好的孩子,但那時作者從小培養的結果。如果您是這樣的家長,那您儘可大膽放手;若您是一直牽著孩子走的家長,請您不要過早地、突然地、全面地放手,孩子的成長仍需要您的關注和引導。

小升初的過渡對於孩子至關重要,它是孩子適應初中生活的必經之路。順利做好小升初的過渡,是孩子初中生活中健康發展的前提。小升初過渡對於家長更為重要,它是我們家長能夠走入孩子生活、潛移默化教育引導孩子的關鍵。

而做好小升初過渡,

我們家長該做些什麼呢?

一所著名中學校長的忠告:孩子上初中,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些準備!

清華附小校長的忠告:孩子上一年級,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些準備!

軍訓,成長的新起點

軍訓(又稱社會實踐活動)如今成為孩子走入初中大門的第一課,它是孩子新的成長階段的新起點,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般",對於軍訓這個開始,需要我們家長高度重視和認真對待。

1、認識軍訓的價值

每年新生入學的教育實踐活動中,總有那麼幾位同學缺席。或是回老家來不及回來,或是出國旅遊不在家……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而我覺得這些都不是根本,根本還在於家長和孩子都沒有真正認識到軍訓這一教育實踐活動本身的意義和必要性。

我們家長要認識到軍訓的重要。首先,這是孩子與老師、同學熟悉、瞭解、溝通的重要機會。孩子來到一個新的陌生的環境,面對群體中陌生的人,孩子們需要適應、需要了解,而軍訓就給孩子和老師提供了互相瞭解的機會,所以要重視這第一課。且軍訓過程中,孩子與同學、老師24小時朝夕相處,一起談天說地,一起面對困難、克服挑戰,相互關心、幫助,還有什麼方式比軍訓更容易培養彼此的感情呢?

其次,這是孩子熟悉學校、班級的重要機會。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校風、班級有別具特色的班風。環境塑造人,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要藉助軍訓這個機會,讓孩子融入到自己新的集體,這對孩子今後三年的學習生活影響是巨大的,甚至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智發展。

第三,這是磨練孩子毅力,成長的機會。每一個經歷過軍訓的人都知道,軍訓是苦的是累的,但軍訓也是鍛鍊孩子獨立、磨練孩子毅力的最佳時機。軍訓的內容主要培養孩子集體意識和習慣,所以經過軍訓的孩子,在集體活動時更有集體意識也更懂得如何做,對於今後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在這裡我特別想給大家講講我的兩個學生小陽和小強。這兩個孩子剛入校時差不多,行為習慣都不好,入學報到時滿操場4、5百人中最能引起關注,因為他倆聚在一起說笑、打鬧。後來參加軍訓,小陽請假。小強在軍訓過程中也是經常引起教官關注,坐姿、站姿總做不好,需教官單獨教,可是就在這單獨吃小灶的關懷下,孩子有過進步了,再通過老師的引導,軍訓結束孩子已經改變好多,雖然偶爾也有管不住自己的時候,但大多情況下能在集體活動時有集體意識,走起路來也更有精氣神。而相反,小陽的行為習慣依舊,所以在集體集會時總需要老師關注和提醒,才不至於影響集體秩序。這兩個孩子的表現,讓我更加認定軍訓對孩子的成長是一門必修課。

所以,我們家長要重視軍訓,充分利用好這一機會,不要讓軍訓的缺席成為孩子初中生活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清華附小校長的忠告:孩子上一年級,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些準備!

2、對待軍訓的態度

家長對待事物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面對軍訓孩子應該是有喜有憂,喜在對這個充滿挑戰的軍訓生活的種種猜想,喜在離開家、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種種設想,喜在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的種種期待;憂在對有苦又累軍訓生活的未知,憂在對離開家、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擔心,憂在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的懼怕……所以此時孩子的內心是矛盾的,若我們家長對孩子有著種種擔心和不捨,孩子會有放大N倍的緊張。所以此時家長們的責任是,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教給孩子如何獨立地生活。讓從小在父母呵護下成長的孩子,走出溫暖的避風港,獨自面對生活、面對困難與挑戰,學會自理生活瑣事、學會適應環境、學會與人溝通、學會寬容待人、學會吃苦耐勞……

3、面對軍訓的準備

面對軍訓,我們家長除了應該給予孩子精神的鼓勵外,也需為孩子的獨立生活做精心的準備。

必帶物品:

1) 容量大的水杯(水壺)

這裡第一強調容量一定要大,想象一下大熱天,孩子在太陽底下站軍姿,一站半個小時,怎能不缺水,如果容量小又怎能夠孩子解渴的?第二強調水杯最好是不保溫的,保溫的水杯散熱慢,等待著水變涼,孩子得忍受多長時間的乾渴呀!當然您的孩子習慣或只能喝熱水,那就另當別論了。

2)毛巾、紙巾、小手絹

夏天天熱,用來擦汗降溫,這是必備的物品。

3) 筆和本

軍訓是孩子中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經歷,記錄這寶貴的幾天生活的點滴,不為完成老師的任務,只為自我傾訴,自我成長。這一點,學校和老師都會要求,家長若能與學校保持高調的一致,我想孩子也會更為重視。

4) 2-3套換洗的內衣襪

這裡強調數量,就想強調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藉此機會,讓孩子學會自己洗衣服,養成自己洗衣服的習慣。孩子的軍訓的時候,和教練、同學們一起生活,同伴間影響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在教官和老師的嚴格要求下,在同伴的相互激勵下,一起疊豆腐塊、一起清洗衣物,讓孩子勤快一點,懂事一點,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5) 洗漱必備物品

一所著名中學校長的忠告:孩子上初中,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些準備!

必須不帶的物品

1)遊戲機等電子產品

學校安排的軍訓活動其目的是讓孩子熟悉老師、熟悉同學,融入這個集體;是讓孩子學會堅持、學會堅強,磨練自己;不是玩山賞水,更不是度假休閒,所以休閒物品不必帶。

有的家長會說,手機總要帶吧,孩子想家了,有什麼需求了好方便聯繫呀!帶與不帶都有各自的道理,個人認為,可以不帶。理由:首先既然這是一次鍛鍊孩子的機會,就要鍛鍊他的獨立性,不哭哭啼啼打電話,即便真的有事需要和家長聯繫,不還有老師在嗎?請將孩子放心地交給老師,老師會細心照料每一個孩子。記得那年軍訓,一天晚上收隊總結的時候,我見一個小男孩狀態不佳,從同學那裡打聽到,他是想家了,想和家裡通個電話但是又沒有,又不敢和老師說。於是,我主動找這個孩子,表揚了他的堅強,同時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孩子只說了2分鐘就主動掛斷了,之後笑眯眯的告訴我,像其他同學一樣。其次,一旦給孩子帶了手機,貴重物品的保護也是老師很頭疼的問題。記得有一年軍訓,出發前我反覆詢問還有誰帶了手機,若有請交給老師保存,但就有那麼一個孩子帶了但並未上交,於是軍訓第二天就上演了丟手機的一幕。因為環境複雜,老師無能將丟失的手機找尋回來,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2)過多的錢

首先是不需要,軍訓生活中24小時都有緊密的安排,孩子體驗的是集體生活並不需要錢;其次是不好保管,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損失;第三,最為重要的是,軍訓是鍛鍊、是體驗,不是郊遊,若給孩子過多的錢,可以想象孩子會買些什麼?無非是吃、喝,既不健康又不能達到鍛鍊孩子的目的。

3)零食

比起家裡的伙食,軍訓的生活是艱苦的。所以對於我們這些從下在父母精心的呵護下長大的孩子來說,軍訓的飯菜不好吃,這時若有零食便可以充飢了。零食充飢,我想家長們都會一致反對的。在這裡也請家長放心,軍訓的飯菜一定是健康的,學校不會讓孩子餓著,更會保證充分的營養,以供孩子艱苦訓練身體所需。所以關於飲食家長大可放心。

一所著名中學校長的忠告:孩子上初中,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些準備!

表揚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這個故事可能大家都聽過: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第一次開家長會,老師對她說孩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也坐不了,她卻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了他,說他原來只能坐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第二次家長會,老師告訴她,全班50個孩子,她兒子考了49名,她卻告訴兒子,老師對他充滿信心,只要兒子努點力,就一定會超過同桌的。第三次家長會,老師告訴她按她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她卻告訴兒子,老師說他只要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就這樣,高中畢業後,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文中的這位母親不是教育工作者,但她卻是天才的教育家。她用偉大的母愛和不斷的鼓勵,使兒子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不斷進步,一步步走向成功,終於考上了萬千學子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所以說,表揚是孩子前進的動力,生活中請多給孩子些表揚和鼓勵。如何表揚孩子?

首先,請不要吝嗇您的表揚和鼓勵!我們中國式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往往對孩子要求過高,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認為沒有幾件事是值得表揚的。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這些看似"簡單"的事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慷慨地給予孩子表揚,您的表揚和肯定會激勵他更努力。

此外,表揚和鼓勵要及時,對應表揚的行為,父母要及時表揚。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麼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麼印象,更提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

表揚和鼓勵要具體,表揚的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家長只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麼。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麼整齊,我真高興!"一些泛泛地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裡,為什麼受表揚,且容易養成驕傲、聽不得半點批評的壞習慣。

表揚和鼓勵不僅要看結果,更要看見過程。孩子常"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幹",吃完飯後,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嘗試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長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鬆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幹其它家務。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再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但是之前在準備複習時已經很努力了,這個時候就請鼓勵孩子,肯定孩子之前學習的過程,告訴孩子成績不理想只是一時的,我們注重的是學習過程的認真和努力,而不是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