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每個人又長了一歲,想想有多久沒牽母親的手了?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

每次想到母親就會想到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在小學課文《母親的恩情》中,有兩張關於孟郊與母親的插圖令人印象深刻。

過年了,每個人又長了一歲,想想有多久沒牽母親的手了?

過年了,每個人又長了一歲,想想有多久沒牽母親的手了?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為兒子穿針引線,不時揉了揉眼睛,理了理頭髮,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憔悴與擔憂。

過年了,每個人又長了一歲,想想有多久沒牽母親的手了?

過年了,每個人又長了一歲,想想有多久沒牽母親的手了?

孟郊出遠門時,母親把他送到村口。孟郊握著母親長滿老繭的手,看著母親頭上的幾縷白髮,眼眶溼潤。

可能當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言語交流,單是母親手上的紋路、握手的力度就足以讓孟郊領會到母親對他的囑託。

早在幾年前,習 主 席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就引用《遊子吟》講述了“家”的重要性,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更是體現家庭家風對一個人的成長與影響的重要性。

“天下之本在於國,國之本在於家,家之本在於身。”

老一輩革命家在家風建設方面為我們做出了許多的榜樣和借鑑:毛澤東要求子女“夾著尾巴做人”;周恩來定下不謀私利、不搞特殊的“十條家規”;彭德懷教育侄子“近水樓臺不得月”;焦裕祿要求女兒“書記的女兒只能帶頭艱苦,不能有任何特殊”

過年了,每個人又長了一歲,想想有多久沒牽母親的手了?

過年了,每個人又長了一歲,想想有多久沒牽母親的手了?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母親,你在身邊時,是觸摸得到的軟肋,你不在身邊時,是心中的鎧甲。”

過年了,每個人又長了一歲,而母親的雙手,又多了一道歲月劃拉出的皺紋。

多牽牽母親的手吧,趁母親還在身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