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咖啡究竟是什麼味道?

大概,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苦澀。其次,我們也很容易聯想起巧克力、堅果等醇厚風味。然而,這些味道並不是咖啡風味的精髓,這種苦澀且香醇的巧克力味道,其實只是咖啡烘焙中的焦糖化反應結果。

咖啡首先是一種水果,其次才是一種飲料。因此,咖啡中最美好的味道,其實是果味,比如奇妙的甜感和層次豐富的酸。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1.

咖啡,戰士的大力丸

關於咖啡的起源的傳說有很多,今天想給大家介紹出版於1790年的《發現尼羅河的源頭》裡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咖啡的早期文字記載。

作者詹姆斯·布魯斯是英國人,他在非洲進行遊歷,本書就是他的遊記。

書中說,埃塞俄比亞有一個蓋拉族,部族的戰士會服用一種大力丸的東西。大力丸是什麼?就是將咖啡的果肉和動物的脂肪捆在一起捏成一個球。打仗時吃了這個會特別興奮,注意力很集中。這個東西只有戰士能吃,老百姓吃不了。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其實,咖啡在早期就是一種功能性飲料。當時服用的是咖啡水,也就是一種果肉和水混合的飲料。直到土耳其人發明了咖啡的烘焙,咖啡才作為大眾飲料進行飲用。

2.

咖啡是一種水果

全球大部分咖啡產區都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中國有云南和海南產咖啡,海南一般自銷了,雲南則會出口。咖啡最大的出口國是巴西、哥倫比亞。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咖啡果像櫻桃,去雲南旅行時,有機會的話可以直接摘果子吃,成熟的咖啡果特別甜。這是因為咖啡果實的糖份比常見水果都要高,那種甜度有點像李子,但是口感卻不一樣。

咖啡品種不同,咖啡果的外形也不一樣,有的長,有的圓。而且,顏色也不一定都是紅的,有的成熟發粉紅,有的是黃色的。

剖開咖啡豆,最外面一層是咖啡果肉,然後是果膠,裡面有一層硬殼叫羊皮層,羊皮層裡面是銀皮。銀皮之後是咖啡果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咖啡豆。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一般一顆果子裡面,會有兩顆豆子,所以咖啡豆有一面是扁的。當然,也有個別部分,因為長在樹尖上,果子裡面只有一顆果實,我們叫圓豆。

有人說圓豆的味道好,我覺得差不多。

咖啡的生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咖啡風味。有人說,把咖啡風味做個比例的話,可能生豆佔了60%,到烘焙師手裡最多也就是30%,最後10%是在顧客和咖啡師手裡。

3.

為什麼處理法這麼重要?

咖啡的處理法很重要,它直接影響到你最後的杯中風味。

常見的處理法有日曬、水洗和蜜處理,當然,一些精品產區會有其他的處理法。比如說現在流行的葡萄乾處理法,紅酒處理法,液氧處理法。

先說說最常見的水洗法。簡單來說,就是用水洗咖啡豆。

首先,會進行浮選,農民把咖啡豆倒入一個水泥磨的水池,未成熟的咖啡豆或者說有問題的咖啡豆因為密度小,都會浮上來,這部分的咖啡豆會被淘汰。

之後,會在機器裡脫去果皮和一部分果膠,這個過程根據豆子和天氣不同,約為12個小時不等。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水洗處理的咖啡,風味乾淨。因為是水洗的,有一些雜質會被刷掉,同時,水洗的豆子果酸會比較明亮。

再說說日曬法,日曬法的核心就是曬。但是操作起來,也不是簡單放在曬場這麼曬。它需要嚴格控制乾燥時間,每天需要不停翻動。

現在非洲,比如說埃塞俄比亞,都會放在曬床上曬,因為放在地上,會吸附地上一些味道,導致最後的咖啡不乾淨。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日曬法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甜度高,因為日曬的過程中,果實裡面的甜度、糖份都會浸入到咖啡豆。其次,到杯中表現是風味會更突出,中間沒有人工干預。

而本期咖啡訂閱計劃的「雲南紅」,也是使用慢速日曬法精細處理,充分保留了咖啡豆的原始風味,甜度突出,呈現出桂圓、菠蘿蜜的熱帶水果風味。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然後是蜜處理法。蜜處理法並不是說用蜂蜜處理咖啡豆。之所以稱之為蜜處理,是因為處理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顯得它像蜜。

蜜處理法是在水洗法和日曬法之間的操作。它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只脫去了部分果膠,蜜處理根據被脫去果膠的比例不同,又細分為紅蜜處理、白蜜處理、黑蜜處理和黃蜜處理等。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比如說,只脫去10%,可能這個處理法出來的就叫黑蜜處理。脫除了70%,這叫黃蜜處理。

蜜處理法所形成的酸度,也是介於水洗法和日曬法之間。有意思的是,蜜處理法是近些年才流行起來的處理方法。

總的來說,水洗咖啡的柑橘類風味比較多,日曬則是酒和發酵物和深色水果的氣息。所謂的深色水果,就是藍莓、黑莓等。

4.

為什麼用明亮來形容咖啡的酸?

咖啡主要的味道是甜、酸和苦。甜在舌尖上,酸在舌頭兩邊,苦是在舌根。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咖啡裡為什麼會有酸?因為咖啡本質上是一種水果,水果裡面肯定有酸。酸是精品咖啡裡的重要風味,因為酸能出來層次。

很多人不喜歡咖啡的酸,就想要濃厚的口感,這是對咖啡的錯誤認知。因為,從速溶發展到星巴克,很難發展出酸。

好的酸,是令人愉悅的,是成熟水果的酸。不成熟水果的酸是發澀的酸,就是不好的酸。

常見的酸有三種,柑橘類的酸,比如檸檬、柚子。其次還有莓果類的酸,如藍莓、樹莓。以及化學類的酸,比如醋、腐敗的酸。

品鑑咖啡,會使用風味輪。風味輪會列出咖啡風味裡面最常見的一部分風味。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根據風味輪,我們會知道,不好的味道有化學、燒焦的穀物、青菜、豆莢等,這些都是咖啡裡面出現的瑕疵。積極的風味則包括酸類、酒發酵和水果等等。

水果是在咖啡風味裡面比較常見的風味,佔比高。

巧克力、杏仁、花生、焦糖這一類風味,普遍存在於所有咖啡,這是咖啡烘焙中的焦糖化反應產生的。

此外,咖啡還有幹香和溼香之說。幹香是指在研磨或打開咖啡包裝時,聞到的香味。溼香就是在萃取時聞到的香氣。

這兩者都是通過嗅覺來感知的。值得注意的是,咖啡裡面的風味,很多都是靠嗅覺進行捕捉的。就像感冒時,咱們吃東西都覺得沒味,就是因為你的嗅覺消失了。

嗅覺也分兩種,一個叫鼻前嗅覺,就是直接聞到的味道。還有就是喝到嘴裡之後,通過鼻腔感受到的,叫鼻後嗅覺。

5.

咖啡萃取有什麼注意事項?

以手衝為例,最需要注意的是這三項:水溫、比例、萃取時間。

水溫的高低會影響到你的萃取率。水溫低的話你的萃取率就低,反之你的萃取率就會高。市場上的常見咖啡,一般萃取水溫都在88度~93度之間。日常中,我們可以多試幾次,在這個範圍內找到豆子最合適的萃取溫度。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其次是粉水比例。比如說1:15,那就是1克粉,用15毫升水。有一個歐洲精品咖啡協會建議一個精杯的萃取比例是1:16.67,可以用1:16.7。我本人也基本上用這個。

當然,具體比例可在不同的豆子和不同的烘焙度之間進行選擇。

然後說一下萃取時間。什麼是合理有效的萃取時間?我們可以遵循下圖: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在這個圖中,縱軸是強度,橫軸是時間,也就是說,萃取時間越久,苦味越重。

為什麼苦這麼高?因為苦是大分子,它會蓋到前面。所以你越往後衝,你喝到的只有苦,前面的味道都沒有了。

Q&A :

萃取有溫度的要求,那麼喝的時候呢?

精品咖啡是可以從高溫到低溫一直品嚐,你可以感受一下它在高溫和低溫之間的變化。

溫度越低可能酸度越高?

對,一杯好的咖啡在它熱的時候和涼的時候的表現可能是不同的,這個也是咖啡的樂趣所在。

比如一些埃塞俄比亞的豆子,熱時會表現出柑橘類或莓果類風味,放涼後則是發酵類或者像紅酒的味道。

尤其日曬的豆子,越放涼,發酵、紅酒的味道越濃。

我聽說電動的速度太快打磨豆子,會對它的味道有影響嗎?

磨豆機的轉速過高,可能會影響磨盤發熱,咖啡就會提前受熱,對最後的風味有影響。

但是這個基本上是針對於咖啡館。因為咖啡館的量比較大,一直在磨,所以很容易發熱,發熱之後就有影響。對單品來講,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之前有人介紹公豆母豆,就是您說的豎的豆子和圓豆,這個怎麼區分?

無所謂,有專門賣的,賣圓豆比較多的就是肯尼亞。圓豆不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截面。個人覺得兩者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差距,可能最大的差距就是心裡面的。

貓屎咖啡是不是在貓的體內發酵?

對,包括大象也有做這個的。它出來就是糞便裹著羊皮層。

那個貓其實是挺聰明的,它只吃紅果,那種最成熟的、最甜的。它知道哪些是最甜的,因為同一顆樹處理的咖啡果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像陽面的就甜。所以它出來的咖啡豆一定是最好的。

但是現在被商業利用,不一定是這樣的了。

你所討厭咖啡中的酸味,居然是精品咖啡的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