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对联起源于五代,由吉祥语对句,发展为以纸书写成的上下两联。随着时代的演变,文人竟以诗歌和骈文中的对仗技巧,精心制作联句,配以优美的书法,悬诸厅堂斋室壁间,成为梳打表现的特殊形制。又因对联多悬于楹柱,故亦称“楹联”。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李嘉诚办公里便悬挂了一幅对联,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李嘉诚说不论何时遇到任何的困难看到此联总能心怀希望。所以无论在多么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都能够处变而不惊,遇险而不乱,既能创造一番事业,又能守住一番事业。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名称:书法对联 PM0000126-005作者:左孝同(1857-1924)规格:137*31*2材质:纸本装裱:立轴

释文:瓦当文延年益寿,铜盘铭富贵吉祥。款识:逸叜左孝同。钤印:孝同延年(白)、三世太常卿(朱) 赏析:

左孝同 1857--1924湖南湘阴人。字子异,一作子祀,晚号逸叟,又号遁斋。左宗棠季子。钦赐举人。纳资得道员。中日甲午战起,吴大督师辽边时,委其总办营务。后会办北洋机器局、北洋营务处。官至江苏提法使,兼署布政使。清亡后陷居沪上而卒。善书大小篆,能传其父之法。此书有着法度严谨的造型之美,点画周到,结体熨贴,用笔精严,一丝不苟,巧密精思,端庄匀称,以工整为法,以功力见胜,以熟练为能,以尖度为尚,从而表现出一种端庄严肃的意境。遒劲端庄,结字疏展,工整精细,笃守楷法,其分行布白,虽有人工裁剪之美,但亦能于匀称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的变化,其结构字势,虽有人工熨贴之美,但亦能于法度严谨之中有奇正姿态的变化,其结构字势,乃不失为小楷中的能品。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名称:书法对联 PM0000365-001 作者:沈钧儒(1875-1963)规格:117*22材质:纸本

释文: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款识:每旺棣雅正,无观贞耀书句,衡山沈钧儒。钤印:沈钧儒印(白)、衡山(朱) 赏析: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隐佛,晚号民主老人。斋号与石居。祖籍浙江嘉兴,生于苏州。工书法,精诗词。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爱国民主人士,现代学者、诗人、书法家。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进士。留学日本法政大学,1907年回国,从事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时,参加同盟会和南社。入国会议员,极力反对贿选,后任上海法学院教务长。1935年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先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次年与邹韬奋、章乃器、史良、李公朴等七人被捕,史称“救国会七君子事件”,抗战爆发后出狱。抗日战争时期与黄炎培等共同创建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到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

这件作品通篇书写流畅,收放自如,结字匀称灵活,字形端正稳妥,做到了远离霸阵之气、涤除躁动之气和了无烟火之气。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名称:对联 PM0000374-009作者:罗振玉(1866-1940)规格:134*23材质:纸本装裱:立轴

释文:文情自金石,相与在诗书。款识:辛卯选堂。钤印:饶宗颐印(朱)、固庵(朱) 赏析:罗振玉(1866-1940)

乳名玉麟,名振钰,字叔蕴、叔言、式如,号雪堂、雪翁、含章、贞松老人,别署守残老人、仇亭老民、永丰乡人、岁寒退叟、商遗。斋号贞松堂、天绘阁、丰乐斋、玉简斋、二万石斋、无聊斋、宸翰楼、大云精舍、墨眇亭、梦韩草堂。祖籍浙江上虞,生于江苏淮安。

著名学者,擅长书法、篆刻及鉴藏。

15岁举秀才。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报》,1898年又创办东文学社。反对戊戌变法。1901年赴日本考察教育,1901年5月与王国维在上海创办《教育世界》,介绍日本办新教育章程,为我国制定近代学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后任江苏师范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曾一度整理清廷内阁大库档案。宣统元年,搜罗安阳出土之甲骨二三万片。辛亥革命爆发后去日本,潜心整理甲骨并从事著述。1919年回国,寓居天津。1924年奉清废帝溥仪召,入直南书房。

于甲骨文考订贡献甚大,为我国甲骨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最早书写甲骨文的人。与王观堂(国维)、郭鼎堂(沫若)、董彦堂(作宾)合称“甲骨四堂”,为甲骨学四大学者之一。唐晓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精鉴赏,生平收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

工书法,初习颜体,后致力古文字研究,多见鼎彝碑版,眼界颇高。作品醇厚古朴,甲骨、金文、小篆、汉隷、行楷皆典雅有致。

此甲骨文书法有着其一贯的特点:圆劲隽秀,紧密工稳,端庄严整。此书参以中锋篆法,圆劲隽秀,紧密工稳,端庄严整的特点。并不是以龟甲兽骨上的锲刻线条为模仿,纤细且每每以出锋书之。既有浓厚的金石韵味,又有风格清雅、淳正的书卷气,其线条多方折、简约,然不失一种古朴的装饰美感,实在无愧于“甲骨书法第一人”的称誉。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名称:对联 PM0000374-010 作者:陆维钊(1899-1980)规格:146*38

外径:190*47 材质:纸本装裱:立轴

释文: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款识:达全先生之属,即请鉴正,陆维钊。钤印:陆维钊(白)、微昭(朱)赏析:

陆维钊(1899-1980),名穆,字微昭、子平、东武,号昭翁,晚年常署劭翁。斋名庄徽室、陆逊庐、园赏楼。浙江平湖人。

1920年入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受业于朱可桢、柳诒徵、王伯沆、吴梅诸先生。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元江大学教授。后在清华研究院、浙江大学等校任教。1960年起执教于浙江美术学院,1963年在潘天寿倡导下,浙江美术学院成立书法篆刻科,与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并列,为全国高等院校第一个书法专业,由陆维钊任科主任、教授,成为现代书法教育的先驱。1979年与沙孟海、诸乐三合作,在全国招收书法篆刻硕士生,任指导小组组长。

擅汉魏六朝文学,诗、书、画、印兼长。五十外方学画,初习花卉,后学山水,画宗“四王”,晚宗“元四家”。山水风格豪放,花鸟富丽堂皇,成就卓著。

工书法,擅篆隶,书风结体开张,笔势险劲,迭宕奇肆,古拙雄强,深厚豪放,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艺术表现力。尤以独特的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之“陆体”称誉艺坛。陆氏是一位碑学大师,作品中北碑的峥嵘与奇肆表现得淋漓尽致。笔力雄健老辣,克迈万尖。结字或开张、或平和、或俯仰。墨色有沉实、有空灵,飞白飘逸,显示出筋、骨、血、肉的完整。字势呼应和谐,牵一发而动全身,给人以完美的感觉。陆氏尊碑而不抑帖,曾言:“碑可强其骨,帖能养其气”。诗、书、画及中医学方面造艺精深,被人们誉为“综合中国文化艺术精华之人”。此书字形成扁方,实已接近正方,个别甚至有稍呈长方者。字书构造仍用篆文,笔法亦基本用篆,即使长撇亦用篆笔内。惟横书长者用隶之波磔,然绝对不用雁尾,有双肩者,如宝盖头,用隶内法,但不用点。或用甚短之直将曲度甚微之弧线分向两旁,两旁用直拦住,直必稍稍上耸出弧线之上;或即金字塔形斜分两边,顶角一百二十度左右,到字之宽度时两肩直垂而下,不上耸。无点之盖,亦用隶法。其余则全用篆法矣。然亦甚有讲究,小口纯用篆法,大方框虽则用篆笔,但横用须时针向之弧线外拓,弧形向上拱,底线与之平行。方框内不管几横,均作平行线。

名家书法对联,爱字者夫复何求,其它都是将就!

名称:书法对联 PM0000380-019 作者:胡小石(1888-1962)规格:132*31 材质:纸本装裱:对联

释文:楼居万里客,窗对六朝松。款识:沙公。钤印:胡(朱)、沙庐(朱)、东风堂(朱)赏析: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江苏南京人,原籍浙江嘉兴。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於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曾任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与陈中凡、汪辟疆并称南大中文系“三老”。此书以碑为基,以笔为刀,点画峻厚,线条刚健生涩,在书写中运用了铺毫与方棱之笔,呈现出刚猛雄毅之风。我们可以从中明显的感受到篆书分古法的融入,其行笔稳健而又见涩意,表现的园活生动的蜿蜒之致。观此作,确能于劲健凝实中显温婉古韵,使作品更加高迈雅致,意味深长。

名称:行书七言联 PM0000380-034 作者:叶恭绰(1881-1968)规格:101*26 材质:纸本装裱:对联

释文:迎门早集金闺彦,汲古常携玉带生。

款识:遐翁。钤印:恭绰长寿(白)、玉父(朱)赏析: 

叶恭绰(1881-1968年),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

此书笔法雄强朴厚,妍媚动人。法度谨严,率意洒脱,灵动飞扬,笔力雄浑苍劲,线条柔韧挺拔,结体略矮而扁。运笔中牵丝连笔,气息流畅,写的神采飞扬,气势饱满,在严谨中追求自然的变化,因而出现险笔,使人看的卓越多姿,颇有韵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