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紅芯重新定義了自主研發?融資2.5億後被扒皮是谷歌內核

8月15日,自主研發瀏覽器核心產品的“紅芯”公司宣佈完成2.5億C輪系列融資。本輪融資主要來源於紅芯目標行業市場的戰略投資,投資方除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戶外,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資本繼續跟進投資。

據瞭解,通過研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瀏覽器核心技術,該公司推出世界第五顆也是唯一一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紅芯Redcore。

國產紅芯重新定義了自主研發?融資2.5億後被扒皮是谷歌內核

紅芯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高婧對此曾表示,中國瀏覽器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有內核,所以他們希望做中國第一個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瀏覽器內核,也是世界上的第五大內核。

國產紅芯重新定義了自主研發?融資2.5億後被扒皮是谷歌內核

如此慷慨激昂,奈何之後卻被網民“扒皮”。

號稱自主研發,卻被扒皮

但很不巧,國產紅芯才剛被試用就立馬沒經歷住祖國人民的考驗。

8月16日,有用戶在安裝紅芯瀏覽器的過程中發現,其解壓後顯示的是Chrome瀏覽器文件,所謂的自主研發只不過是將Chrome瀏覽器進行了一番改裝。該用戶將該瀏覽器的解壓過程製成小視頻發到了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國產紅芯重新定義了自主研發?融資2.5億後被扒皮是谷歌內核

根據紅芯的官方資料顯示,該公司產品應用於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航天局等政府機構,及中國石油、中車集團、中遠海運、比亞迪股份、海信集團等500強企業。

這也使得網友將該瀏覽器的抄襲事件比作當年的”漢芯一號“造假事件。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造假,並藉助“漢芯一號”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原本該給國人帶來自豪感的“漢芯一號”,變成了一起讓人瞠目結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對於網友的質疑,據新京報報道,紅芯聯合創始人、COO高婧今日下午回應,紅芯瀏覽器“包含‘Chrome’在裡面”,但並非抄襲,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

站在巨人肩膀上?

8月16日晚,紅芯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發佈聲明稱:紅芯瀏覽器內核是基於通用的瀏覽器內核架構(即Chromium開源項目,但不是Chrome瀏覽器)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的;區別於傳統的瀏覽器,紅芯瀏覽器是專門針對企業辦公場景設計的國際上瀏覽器內核技術是不斷迭代更新的,紅芯瀏覽器內核 Redcore是基於 Chromium/Bnk。

國產紅芯重新定義了自主研發?融資2.5億後被扒皮是谷歌內核

也就是說,紅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的創新。

網友對此很無語:說好的自主研發呢?

混科技圈的朋友大多知道,Chrome瀏覽器其實已經開源了,而開源的項目就叫Chromium。它的logo是藍色系的,和Chrome正式版彩色的logo不太一樣。

Chromium包含了正式版瀏覽器絕大部分的核心程序、功能和代碼。而正因為它開源,就有許許多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將其拿來開發自己的瀏覽器。什麼百度啊、360啊,搜狗獵豹之類的,全都是用的Chromium。

國產紅芯重新定義了自主研發?融資2.5億後被扒皮是谷歌內核

但這樣做並沒有錯!因為Chromium是通過BSD許可證開源的。BSD是個比較寬泛自由的許可證,用戶可以隨意拿走源代碼進行改編使用,但如果要再發行,無論是免費還是付費賣給用戶,都需要遵循社區基本道義:標註來源。

怎麼標註呢?簡單來說,也就是在自己的軟件里加上原始項目的BSD許可證文書。特別容易。

然而紅芯瀏覽器沒有這樣做,它甚至沒有在任何地方提及自己是基於Chromium開源項目的。

這倒還好,考慮到那一大票國產瀏覽器裡大部分也都不太乾淨。但主要是,那些瀏覽器也沒標榜自己是自主國產的瀏覽器……

紅芯瀏覽器的自我介紹裡清楚寫著:在通用的瀏覽器構架的基礎上,結合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改造而成。可是,紅芯的Blink正是由Google主導的,Chrome/Chromium所用的內核。

所以,紅芯究竟是在“自主創新”還是“套殼”,相信各位現在已經心中有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