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看見他的作品,耳邊好像也傳來小販穿過人群的叫賣聲,市井裡弄的喧鬧氣氛在他的手下被一點點還原。

這是手望為你講述的第174個故事

編者 / TEA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

記得小時候看哆啦A夢,有一集大雄又被欺負,就拜託小叮噹給他報仇,於是小叮噹在大雄的再三哀求下從四次元口袋裡拿出縮小燈。

這是個隨便照射什麼,都可以將被照射過的東西成比例縮小,變成迷你又袖珍版本的神奇道具。

第一次看見陳老先生用木頭做的微縮模型,我一度以為哆啦A夢的縮小燈是不是被他偷走了,可是仔細看看陳老的模型內容,全是六十年代“中國風”的產物,我就知道自己多慮了。

擦皮鞋挑子、吹糖人的攤子、插滿糖葫蘆的草木梆子、裝餛飩的高低擔子。這些老一輩人伴隨他們成長的行當,都是陳老鵰刻的內容。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打穀機

陳老名和生,今年已經69歲。是個地地道道的老南京人,小時候在倉巷和魚市街吃百家飯長大。印象最深的自然是老街深處那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鬧市中的尋常生活。

陳老退休之前和大多數老頭老太沒什麼區別。退休前陳老在銀行系統工作,是一名會計師,整日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錢了,做的工作也是和木匠活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退休後閒暇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陳老就開始“審視”起身邊的生活用品了。

盛飯的勺不好用,他就找一些雜木自己一點點拋光打磨,沒想到做出來的效果不錯。後來又看到往餃子皮上打餡的木刮不夠長,自己又給家裡重新做了一個,結果“作品”一件比一件討喜,陳老索性就有了“改行”做木匠的打算。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陳和生

二十多歲時,陳老度過了八年的知青生活,那段蹉跎歲月磨礪了陳老的手藝,年過花甲的陳老也對那段“吃苦”的日子念念不忘。

農村生活中的打穀機、釘耙、磨盤、鐮刀、鋤頭等十幾樣老物是陳老創作的第一批“素材”。於是陳老先從老一輩人熟悉的生活用品開始做起。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老式針線

後來,陳老的創作轉向了市井生活的老行當上,南京人對老行當有著特殊的感情,它們也曾是陳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市井中的老行當是陳老記憶中最深刻的一部分,現代化的發展導致這些原本尋常的生活用具逐一消失在陳老這一輩的老人生活當中,而陳老,想要將這些記憶保存下來。

所以陳老想要通過自己的手藝來還原昔時的記憶,也有讓現在的年輕人瞭解原來市井生活的打算在裡面。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陳老到現在為止已經做了150多件“老物”,閒來無事每天除了和這些“小東西”打交道就沒有什麼別的活動了,退休後的他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個手藝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經常會一天不停不休的幹上12個小時。

和大多數木工不太一樣,陳老做的這些微型木雕沒有圖紙,沒有尺寸,結構輪廓全憑記憶。陳老動手之前也只是有個大概的想法,所有的小物都是他一邊想一邊做,慢慢“實踐”出來的。

就比如做了半個多月的爆米花機,僅是裝爆米花的鐵罐子他就做了10天。因為要按照真實的做法還原爆米花機的每一個部位,也要讓每個部位都能如真的一樣可以開合,裝爆米花的蓋子,能搖的把手,把手上的壓力錶。

實在琢磨不出來的地方,他就去街邊找還有賣這種老式爆米花的小販“實地考察”,最難的把手,就是他“蹲點”反覆研究出來的,在攤子前陳老不言不語的觀察了很久,才終於搞懂把手的構造。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各式老物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暖水瓶

這個只有手指大小的暖水瓶,雖然迷你但是五臟俱全,水瓶外殼上面的竹編痕跡是陳老一點點打磨雕刻出來的,而熱水瓶又完全可以拆分成多個部分,外面的竹編、下面的瓶託、裡面的瓶膽、和上面的瓶蓋都可以拆下來,簡直就是百分百的還原了這種老式暖水瓶。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每一件老物的結構陳老都交代的十分清楚,哪裡能開合,哪裡能組裝拆卸,每一樣東西既是陳老對於過去的回憶結晶,也是陳老花費時間精力做出的心頭好。

有人曾開出高價要買這些東西,但都被陳老拒絕了,因為陳老每件微雕只做了一件,也沒有再做第二件的打算。一開始做這些老物,就只是圖個念想,打發點退休後的閒暇時間罷了。

其實陳老做這些市井行當的老物不是為了生計賣錢,也不為追求什麼價值,他只是單純的為了取悅自己,也想在有生之年做完自己想做的所有回憶物品。

陳老用自己的木工活一點點回憶著他往昔的歲月,也希望看見他手工活的人可以一眼就與它們產生共鳴。他也會繼續用木頭,搭建回憶裡的南京城。讓年輕人從這些小玩意上面,去想象昔日的老南京生活。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都說老一輩的人念舊,總喜歡找個伴說些憶往昔的事情。陳老也念舊,區別在於這個“念”字,他對於原來市井生活的懷念全部封存在這些他親手打造的微雕老物上面了。

老一輩人很難追上時代的腳步,所以他們才會更依賴記憶。熱水壺煮水速度即使再快,但陳老最留念的依然是那段用暖水瓶打水的歲月。

門口的早餐店即使再幹淨衛生,陳老愛的始終是記憶裡那永遠熱氣騰騰的挑著餛飩的高低擔子。俯仰之間,他也只能通過他的雙手,低緩訴說著對舊時光深深的懷念。

厲害了!69歲老人打造“小人國”,水瓶板凳僅拇指般大

為了回到從前,這個老爺爺親手製造了一個微縮的萌繫世界

炸炒米囉!搶刀磨剪子囉! 退休老人做出袖珍版南京老行當

視頻《指尖上的藝術!69歲老人打造“小人國”,水瓶板凳僅拇指般大》

——

六旬老人手工打造記憶中老南京市井物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