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工作的通知

渝北府辦〔2018〕29號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工作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部門,各街道辦事處,區屬各國有公司,有關單位:

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採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為貫徹落實市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指導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渝府辦發〔2018〕20號)要求,經區政府同意,現就積極推進我區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為路徑,以信息化、標準化、信用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支撐,創新發展供應鏈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高效整合各類資源和要素,提升產業集成和協同水平,打造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智慧供應鏈體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我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到2020年,形成一批適合我區區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蓋我區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發揮供應鏈在促進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產業升級中的作用,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支撐。培育10家全國供應鏈領先企業,重點產業的供應鏈競爭力進入全國前列,渝北成為全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基地。

二、重點任務

(一)促進臨空製造協同化、服務化、智能化。

1. 積極推進供應鏈協同製造。推動製造企業應用精益供應鏈等管理技術,完善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售後服務的全鏈條供應鏈體系。整合渝北各類共享服務平臺,統籌儀器設備、製造設備、領域專家等信息,為企業提供對接、諮詢、人才培訓等創新性服務。依託大型核心企業組建產業聯盟,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實現協同採購、協同製造、協同物流,促進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縮短生產週期和新品上市時間,降低生產經營和交易成本。(責任單位:區經信委、區發改委、區科委、區商務局)

2. 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加快發展基於供應鏈的生產性服務業,開發面向工業的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採用精準分析、在線運維、預測運營等關鍵技術,力爭建設一批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臺,提供製造服務鏈融合利用、服務價值鏈協同等公共服務。鼓勵供應鏈大型企業發揮優勢,向供應鏈上游拓展協同研發、眾包設計、解決方案等專業服務,向供應鏈下游延伸遠程診斷、維護檢修、倉儲物流、技術培訓、融資租賃、消費信貸等增值服務,推動製造供應鏈向產業服務供應鏈轉型,提升製造產業價值鏈。(責任單位:區經信委、區商務局、區發改委、區科委、區金融辦)

3. 有力促進製造供應鏈可視化和智能化。推動感知技術在製造供應鏈關鍵節點的應用,促進全鏈條信息共享,實現供應鏈可視化。以研發攻關、產品應用、產業培訓為主線,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力爭製造企業向數字化智能製造企業轉型。鼓勵研發機構加快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研發,重點突破圖像識別、大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立足渝北產業發展實際,推進機械、汽車、電子等渝北優勢行業供應鏈體系的智能化,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工廠、智慧物流等技術和裝備的應用,提高敏捷製造能力。(責任單位:區經信委、區發改委、區科委、區商務局)

(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4. 積極創新農業產業組織體系。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合作建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等於一體的農業供應鏈體系。鼓勵承包農戶採用土地流轉、股份合作、農業生產託管等方式融入農業供應鏈體系,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把農業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提升農業供應鏈、產業鏈價值,推動統景李、茨竹梨、興隆楊梅等優勢農業資源精深加工,積極發展航空食品加工業,著力打造從“田間到機艙”的航空食品全產業鏈,推動渝北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引導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組建緊密型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企業聯盟,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組織體系服務能力和水平,實現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龍石路花果長廊、統大路現代化水果基地、大白路名貴中藥材基地、張白路高山綠色蔬菜基地、南北大道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等五大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基地。(責任單位:區農委、區商務局)

5. 大力提高農業生產科學化水平。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化和精準化水平。大力引進、示範、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強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農村信息化進村入戶工程,加強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化等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的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結合農業種養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需求,強化智慧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推廣,新建和提升一批智慧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基地,不斷提高農業信息化管理、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產業基地智能化建設水平。強化農業園區的示範作用,圍繞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區、大都市旅遊農業休閒區、統籌城鄉示範區定位,將特色產業做大做優做強。加強產銷銜接,優化種養結構,促進農業生產向消費導向型轉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開拓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責任單位:區農委、區科委、區商務局、區供銷社、區金融辦)

6. 不斷提高質量安全追溯能力。加強農產品和食品冷鏈設施及標準化建設,降低流通成本和損耗。推動建立具有主要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狀況、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風險監測管理、全程追溯管理等功能的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逐步將肉類、蔬菜、水產品、中藥材等食用農產品,嬰幼兒配方食品、肉製品、乳製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食品,農藥、獸藥、飼料、肥料、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全部納入追溯體系,構建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全鏈條可追溯體系,提高消費安全水平。支持重要農產品集散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在線交易商城等建設流通追溯體系,採用電子結算、在線交易等模式智能化採集追溯信息。嚴格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品牌培育,深入推進農產品綠色行動,大力推行“生態種植+健康養殖”模式,著力打造“渝北造”綠色、健康、安全、放心農產品。(責任單位:區農委、區商務局、區食藥監分局、區科委、區發改委、區質監局)

(三)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

7. 大力推動流通創新轉型。應用供應鏈理念和技術,大力發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物流,提升流通供應鏈智能化水平,通過智能交通引導、智能導購、智慧商業、智能支付等信息智慧平臺,力爭將嘉州商圈建設成為中國西部最具特色的智慧商圈。鼓勵批發、零售、物流企業整合供應鏈資源,構建採購、分銷、倉儲、配送供應鏈協同平臺。深入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加快流通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進程,深化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流通領域的應用,使新技術對流通發展的要素貢獻率大幅提升。鼓勵企業應用供應鏈管理、智慧物流配送等現代管理技術,提高採購、倉儲、運輸、訂單等環節管理水平。鼓勵住宿、餐飲、養老、文化、體育、旅遊等行業建設供應鏈綜合服務和交易平臺,完善供應鏈體系,提升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委、區科委、區食藥監分局)

8. 積極推進流通與生產深度融合。鼓勵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建設供應鏈協同平臺,準確及時傳導需求信息,實現需求、庫存和物流信息的實時共享,引導生產端優化配置生產資源,加速技術和產品創新,按需組織生產,合理安排庫存,提高協同計劃、自動預測和補貨能力。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引導生產者和生產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構建跨界融合、共享共生的供應鏈商業生態圈,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等一批示範工程,提高供給質量。(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經信委、區農委、區食藥監分局、區質監局)

9. 持續提升供應鏈服務水平。引導傳統流通企業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鼓勵大型流通企業採取參股、控股、兼併、聯合、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整合現有弱小、分散的供應鏈資源,通過業務融合、流程再造、商業模式創新等,培育一批技術水平先進、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新型供應鏈服務企業。推動建立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拓展質量管理、追溯服務、金融服務、研發設計等功能,融通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提供採購執行、物流服務、分銷執行、融資結算、商檢報關等一體化服務。(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金融辦)

(四)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

10. 著力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推動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開放共享信息。引導和促進信用良好、規模較大、知名度較高、供應鏈成熟的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地方信用信息平臺實現系統對接,推動信息共享。鼓勵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開發兼具標準化和個性化的供應鏈融資產品,提供供應鏈融資、貿易融資、倉單質押等金融服務,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鼓勵供應鏈核心企業、金融機構與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建設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對接,發展線上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模式。圍繞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戰略,加大對智能終端、機器人、3D打印、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金融支持。依託新牌坊金融服務聚集示範區建設,積極發展並引入供應鏈金融機構。(責任單位:區金融辦、區發改委、區商務局)

11. 積極有效防範供應鏈金融風險。推動金融機構、供應鏈核心企業建立債項評級和主體評級相結合的風險控制體系,加強供應鏈大數據分析和應用,確保借貸資金基於真實交易。建立供應鏈金融操作規範,加強對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監控,強化對行業前景、市場動態、核心企業經營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研判,加強貸前、貸中、貸後各階段監督審查,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專業化運作,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健全供應鏈金融擔保、抵押、質押機制,鼓勵依託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建設的動產融資統一登記系統開展應收賬款及其他動產融資質押和轉讓登記,防止重複質押和空單質押,推動供應鏈金融健康穩定發展。(責任單位:區金融辦、區商務局)

(五)積極倡導綠色供應鏈。

12. 大力倡導綠色製造。推行產品全生命週期綠色管理,在汽車、電器電子、通信、大型成套裝備及機械等行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強化供應鏈綠色監管,探索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鼓勵採購綠色產品和服務,積極扶植綠色產業,推動形成綠色製造供應鏈體系。(責任單位:區經信委、區發改委、區環保局、區商務局、區質監局)

13. 積極推行綠色流通。積極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大力宣傳、普及綠色製造、綠色消費和清潔生產等知識,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推進衣、食、住、行等領域綠色化,引領生活方式轉變,培育綠色消費市場。鼓勵流通環節推廣節能技術,加快節能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以大型商場、批發市場、電子商務企業等為重點,培育一批集節能改造和節能產品銷售於一體的綠色流通企業。引導商品交易市場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和標準,對場地環境以及照明、空調等關鍵設備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支持企業建立科學、規範、高效的綠色低碳運營管理流程和機制,提高企業參與綠色低碳市場認證的積極性。加強綠色物流新技術和設備的研究與應用,貫徹執行運輸、裝卸、倉儲等環節的綠色標準,開發應用綠色包裝材料,建立綠色物流體系。引導流通企業綜合考慮產品設計、生產、回收和再利用等多個環節的節能環保因素,優先採購環境友好、節能低耗和易於資源綜合利用的原材料、產品和技術開展節能改造。推動綠色倉儲發展,重點推廣密集型貨架系統、節能照明系統、物流週轉箱循環共用、標準托盤循環共用、綠色包裝技術等,建立綠色物流體系。發展城市共同配送,合理組織、配置物流配送路徑,降低車輛空駛率。(責任單位:區發改委、區商務局、區環保局、區經信委)

14. 推動建立逆向物流體系。鼓勵建立基於供應鏈的廢舊資源回收利用平臺,加快建設再生資源回收基地、分揀加工中心和末端回收網點,建設線上廢棄物和再生資源交易市場。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重點針對電器電子、汽車產品、輪胎、蓄電池和包裝物等產品,優化供應鏈逆向物流網點佈局,促進產品回收和再製造發展。(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環保局、區供銷社、區經信委、區發改委)

(六)積極參與構建全球供應鏈。

15. 主動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以江北國際機場為中心,加快機場、鐵路、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設施建設,推動機場與“中歐班列(重慶)”及果園港無縫銜接,加快建設鐵路樞紐東環線及其機場支線,構建空鐵水公多式聯運體系,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支持江北機場、航空公司在周邊地區設立遠程航空貨站,依託南向通道吸引沿線貨物通過中歐班列(重慶)運往中亞、歐洲。鼓勵企業深化對外投資合作,引導我區企業參與國際、區域合作,設立境外分銷和服務網絡、物流配送中心、海外倉等,建立本地化的供應鏈體系。依託中新合作項目,加強對新加坡的招商推介活動,持續強化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合作。加強對港澳臺引資合作,與歐美開展引資、貿易和科技合作,進一步鞏固現有傳統市場,合作開發新興市場,大力開拓發達國家市場。(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委、區交委、區經信委)

16. 不斷提高全球供應鏈安全水平。鼓勵企業建立重要資源和產品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全球供應鏈風險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委)

三、保障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供應鏈產業發展政策環境。

17. 切實加大供應鏈企業招商引資力度,對引進的國內百強優質供應鏈企業,在用地保障上給予優先支持,在稅收減免、辦公用房、高管補貼、金融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符合條件的供應鏈相關企業經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後,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符合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外包相關政策條件的供應鏈服務企業,按現行規定享受相關扶持政策。(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商務局)

18.加大供應鏈企業培育力度,完善本地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大力培育一批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企業,建設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供應鏈協同、交易和服務示範平臺,積極創建全國、全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城市。支持在區內落地且獨立結算的供應鏈企業做大做強,激發企業對渝北區經濟貢獻,對從事國內貿易的供應鏈企業,按政策對銷售額給予補貼。對從事國際貿易的供應鏈企業,按政策對進出口額給予補貼。(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委、區經信委)

19.鼓勵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用合作的供應鏈創新網絡,建設跨界交叉領域的創新服務平臺,提供技術研發、品牌培育、市場開拓、標準化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鼓勵社會資本設立供應鏈創新產業投資基金,統籌結合現有資金、基金渠道,為企業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提供融資支持。(責任單位:區科委、區經信委、區財政局、區商務局、區金融辦、區質監局)

(二)加強供應鏈信用和監管服務體系建設。

20.健全政府部門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促進商務、海關、質檢、工商、銀行等部門和機構之間公共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推進各類供應鏈平臺有機對接,加強對信用評級、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責任單位:區發改委、區交委、區商務局、區國稅局、區地稅局、區工商分局)

21.創新供應鏈監管機制,整合供應鏈各環節涉及的市場準入、海關、質檢等政策,加強供應鏈風險管控,促進供應鏈健康穩定發展。(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委、區工商分局、區質監局、區食藥監分局)

(三)加快培養多層次供應鏈人才。

22.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設置供應鏈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供應鏈專業人才。鼓勵相關企業和專業機構加強供應鏈人才培訓。創新供應鏈人才激勵機制,加強國際化的人才流動與管理,吸引和聚集優秀供應鏈人才。(責任單位:區教委、區商務局、區人力社保局)

(四)加強供應鏈行業組織建設。

23.推動供應鏈行業組織建設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行業研究、數據統計、標準制修訂和國際交流,提供供應鏈諮詢、人才培訓等服務。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委、區經信委、區人力社保局、區質監局、區民政局)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3月2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